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改革开放40周年 > 正文
国家教育投入和经费保障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神州学人网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努力增加教育投入,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教育投入和经费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一)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突破4万亿元

  2017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达4.26万亿元,是1978年94亿元的453倍,年均增长17.1%,40年来累计投入36.26万亿元。其中,1993年突破1千亿元,2007年突破1万亿元,2011年突破2万亿元,2013年突破3万亿元,2017年突破4万亿元(如图1)。人均教育经费从1978年不到9.8元增加到2017年的3000余元,增长了306倍。

图1.png

  图1 教育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实现4%目标并持续保持在4%以上

  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42万亿元,40年来累计投入27.82万亿元,年均增长16.5%。其中,1994年突破1千亿元,2008年突破1万亿元,2012年突破2万亿元,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继续稳步增长,2016年突破3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到2017年已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4%成果进一步巩固(如图2)。

图2.png

  图2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

  (三)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已经接近或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均长期大幅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各级教育生均经费保障水平也有所提高。1997年,我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分别达到9%、17%,与当年OECD国家18%、23%的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2015年,我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分别达到21%、29%,接近或超过当年
  OECD国家22%、25%的平均水平(如图3)。

图3-1.png图3-2.png

  图3 生均教育经费指数接近或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

  二、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健全

  (一)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足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形势,逐步建立健全了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期间,国家先后组织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有力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自2006年起,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义务教育逐步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解决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政策不统一、经费可携带性不强、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等问题,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有力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自2016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达到中西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东部地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5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50元。

  (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基本建立

  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2011年印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幼儿园收费政策,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2011—2017年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大部分省份已经研究制定了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各地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2017年学前教育总投入、财政性经费投入、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捐赠收入、学费收入分别达3256亿元、1564亿元、57.45亿元、2.96亿元、1538亿元,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基本建立。

  (三)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基本建立

  2011年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2015年实施范围扩大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其他贫困县,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各地着手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抓紧建立完善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目前大部分省份已建立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普通高中财政投入力度的增加,带动其他渠道经费投入的较快增长。全国普通高中财政性经费占总投入的比例已连续3年超过80%,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基本建立。

  (四)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

  为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整体提高职业学校经费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2014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加快发展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2017年各地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应当不低于12000元。2015年,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6年底各地应当建立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目前,全国所有省份都出台了中职和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制度,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全面建立。2017年全国生均拨款水平中职为13601元,高职为15099元。

  (五)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全面形成

  为逐步解决地方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2010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的意见》,推动各地制定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基本标准,逐步提高生均拨款水平。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对高等学校实行收费制度,研究生基本不收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以来,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高等学校成本分担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同时,2013年出台《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在完善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和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实现了与本专科生收费制度的顺利衔接,标志着高等学校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的全面建立。

  (六)从学前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全面覆盖

  2007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首次对我国学生资助制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启了我国学生资助事业新篇章。2007—2017年,我国累计出台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文件40余件,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2007—2017年,资助学生(幼儿)从5155.57万人次增长至9590.41万人次,增长了86.02%,资助学生累计近9亿人次,年均增幅6.40%,资助金额累计超过1.2万亿元,其中财政投入占68.19%,形

  成了政府主导、学校社会广泛参与的资助格局(如图4)

图4.png

  图4 学生资助规模和金额大幅增长

  三、不断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

  (一)在各级教育之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义务教育

  按照现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1997—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常年保持在一半以上,财政教育投入中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体现了国家对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也为近年来促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落实提供了经费保障(如图5)。

图5.png

  图5 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保持在一半以上

  (二)在支出项目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教师工资支出

  1978年教职工年平均收入700元左右,低于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近100元。2017年教职工年平均收入超过9.4万元,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7.43万元高近2万元。其中普通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幼儿园教职工年均收入分别为15.03万元、9.41万元、9.53万元、8.6万元、6.38万元。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教师工资支出在各级教育经费总支出中的份额也明显提高。2017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支出中,教师工资支出所占的份额达到58.1%。

  (三)在东中西部之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2017年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总体呈增长趋势,从54.8%增加到59.3%,已经接近60%,体现了国家财政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地区的倾斜(如图6)。

图6.png

  图6 中西部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总体提升


责任编辑:惠娟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