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远渡重洋的“中国味道”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一句“您吃了吗”,是中国人你来我往最常见的开场白。自古就讲究“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不但“爱吃”,更“会吃”,在广阔又富饶的中华大地上创造出了回味无穷的“中国味道”。中荷建交半个世纪以来,无数华人华侨走出国门,扎根荷兰,“中国味道”也和他们一起远渡重洋,走进了荷兰的大街小巷。50 年来,在荷从事餐饮行业的华人华侨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让“中国味道”成为在荷外国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只做外卖到一晚翻桌四次

  开一家正宗的粤菜馆是吕老板在荷兰开店的初心。作为在荷历史最悠久的中餐菜系,粤菜在荷兰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早年为了适应外国人的饮食习惯,菜品在制作、风味,甚至用餐习惯上都做了许多调整,成了兼具中西餐特点的“荷兰中餐”。这样的调整让中餐在当地打开了局面,但正宗的粤菜却很长时间无人制作。决定自己开店以后,吕老板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最正宗的粤菜,把粤菜的精髓完整地呈现出来。

  创业最开始总是充满艰辛的。疫情期间盘下店面的吕老板,为了生存曾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外卖,“当时没有堂食,我们就从外卖开始做,差不多做了10 个月,挣到钱了再慢慢装修。”一大早就开始准备菜品,上午便马不停蹄地开车送餐到阿姆斯特丹、阿尔默勒,晚餐前又赶回来送餐给附近的街坊,第二天继续早起配送到鹿特丹、埃因霍温等另一批城市,再赶回来……

  为了让外国人接受粤菜,吕老板和他的兄弟们也想出了各种法子。最开始,餐馆会做一些荷兰中餐打开局面,再慢慢减少菜单里荷兰中餐的占比,最终只留下最正宗的粤菜。街道的美食节时,粤菜师傅会在店门口架张桌子片脆皮鸭、炸春卷,引得周围居民驻足观看。为了保证最佳的口感,吕老板也坚持每周自己制作粤式点心。“正宗粤菜要有烧腊,还要有自己做的点心,我们的点心师傅是老资格了,黑金流沙包、虾饺都是每周按需做的。”

  在这样的踏实打拼下,餐厅的生意慢慢红火了起来,现在繁忙时一个晚上可以翻四轮台子。“现在店面有点小,早知道租大点了”,说到这儿老板笑了,当我们询问是否准备开分店时,老板又补充道,“还是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一个个踏实打拼的餐饮人,让荷兰与广东美食的距离,不再隔着漫长的运输与-18℃的冷冻柜,他们让肠粉、脆皮鸭、艇仔粥、叉烧酥走进了荷兰人的日常生活。

从迷你辣椒酱到川菜味道

  相比粤菜在荷的悠久历史,川菜则是近些年来走入荷兰的成功代表。川菜馆的邱老板就着一壶八宝茶,与我们聊起了在荷兰做川菜的趣事。“荷兰人对我们的花椒很是好奇,怎么这菜吃完嘴就麻了呢?”老板兴致勃勃地说着,“我们就跟他解释,这花椒是一味调料,一般并不直接吃。”相比早年在荷中餐厅为迎合西方口味所做的“改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主动尝试、接受并最终喜欢上了真正地道的中餐。“原先我们菜谱上这些带刺的烤鱼,外国人是不太爱点的,现在尝试的人多了,烤鱼逐渐被他们接受,现在都成了我们这儿招牌菜了。”餐馆最新的宣传片正是以烤鱼为题材制作的,在富有鼓点韵律的国风音乐中,大厨为新鲜的鲈鱼改好花刀,下锅煸炒,辣椒、土豆与莴笋等各类辅菜,如大片的红、黄、绿在锅中翻滚交汇,最后泼上各味中式调料和料头,一道麻辣鲜香的烤鱼最终呈上。

  50年前,随盒饭赠送的Sambal(迷你辣椒酱)敲开了荷兰人对中国川菜的认知大门;50年后的今天,荷兰人已经能够尝出川菜中新鲜辣椒、干辣椒、花椒精心配制的曼妙。多元多彩的中国味道正逐渐在荷兰的土地上被越来越多的当地人认知、认可。

从学下虾滑到热热闹闹的“烟火气”

  天色渐暗,火锅店中的氛围更显热闹。店中的餐桌座无虚席,不同国家的客人围在咕咚咕咚冒着热气的火锅旁,尝着各式的串串,时不时还给尚不熟悉菜品的家人朋友介绍来自遥远东方的菜肴。尽管火锅这一形式在西方的餐饮文化中前所未见,火锅店的孙老板也并不担心,反而非常自信。“我们是荷兰第一家专业火锅店,其实也是在告诉消费者怎样吃火锅。”孙老板为此做了大量的功课,顾客不会用筷子,他们便提供辅助工具,帮助消费者学习;顾客不知道各类菜品是什么,需要涮多久,他们便耐心讲解。一次,有顾客把整块虾滑直接扔进火锅里,久久不见熟,感到十分疑惑。店员看到之后哭笑不得,耐心给他们讲解,带他们学下虾滑。在店员的努力下,顾客学会了吃火锅,更爱上了吃火锅。与许多中餐厅以中国消费者为主不同,这家火锅店的外国消费者占比高达七成,麻辣鲜香的火锅非常受外国人欢迎。

  孙老板也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制作有关火锅的推送和短视频,许多年轻人因此了解了火锅文化,之后再自己找到他的火锅店来体验。“很多荷兰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了火锅,和家人一起来吃饭时,能说得头头是道!”说到这里,他显得十分自豪。“现在很多荷兰人已经特别能吃辣了。”孙老板笑着说,“店里还有很多回头客,回头客们会带着他们的朋友、父母再来一起约火锅,一来二去,火锅就‘出圈’了。”

  在不知不觉中,火锅渐渐在荷兰流行起来,现在孙老板在荷兰的第三家火锅店也已经在紧张筹备中。如今在他的心里,火锅早已不仅仅是挣钱牟利的一种生存之道,也是一份传递中华文化的事业。“我们做餐饮的,除了挣钱,其实也希望带给消费者一些我们认为不一样的东西。火锅传递了中国文化中分享的理念,在分享中,那种享受、那份快乐也随之传递。”孙老板说,看到有些顾客皱着眉头进店,吃完火锅后能非常开心地出店,每次都让他倍感满足。店里也常有家人朋友一起聚餐,吃火锅时唠唠生活的家长里短、世界的风云变幻,欢声笑语不断。火锅成为了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桥梁,中国文化中的那份烟火气,也已在荷兰生根发芽。

  50年前,中餐为了适应荷兰大众的口味,改变自身,形成了“荷兰中餐”;如今,荷兰民众愿意主动品尝,甚至爱上地道中餐。在荷华人华侨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让中国味道扎根荷兰,也让中国文化在这里被荷兰乃至世界理解和喜爱。(作者汪卓凡就读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媒体与信息专业,中国留荷学生学者联合会文艺理事;周子易就读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播学专业)

  

责任编辑:贾文颖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