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为新时期中外交流合作赋能|神州学人建党百年特刊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交流合作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有力配合着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的顺利实施。这一时期,对外开放不仅包括经济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也包括文化方面的对外开放。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要长期坚持。对外文化交流也要长期发展。

  新时期,一大批优秀留学人员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之际,自觉承担起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的重任。他们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出“中国好声音”,将改革开放后独立自强、和平友好的崭新中国形象更好地传播到世界。

  深植中华文化,架起沟通桥梁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加快对外开放进程,中国与世界的联接愈加频密。越来越多偏于民间性质的、以个体为纽带的中外交流合作方式逐渐增多,一些留学人员正是其中的突出代表。相较于官方性质的机构组织,民间性质交流的形式、内容更加多样化,且在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步成为中国与世界互识互信的重要交流合作渠道。

  一方面,留学人员深植于中华文化,在努力汲取他国文化、艺术领域中的宝贵养分,厚植职业素养的同时,也成为联通中外的使者,在交流与碰撞中留学人员以跨文化视角在不同文化中自由切换,用更合适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将“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上世纪80年代末,顾宜凡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后,顺其自然地从事着他的专业工作。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在职业生涯关键的上升期毅然选择了辞职创业。源于在美国生活多年所观察到西方对中国片面认识的深刻感受,加上他从小对文学和艺术的偏爱,顾宜凡决定创办一个对外传播的民营机制媒体——蓝海电视全球传播平台(BON)。顾宜凡将自己的梦想与国家需要有机结合并大胆实践,有效地促进了中西方的即时了解与长期理解,架起中国与世界间一座沟通的桥梁。

  文化是国家民族无形的财富,而文化交流更是国际关系中无形的力量。世界各国虽有着不同的政治制度和人文背景,但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碰撞。而通过文化交流,也让许多留学人员将本领与友谊带回中国。1980年,为促进中印文化交流,文化部派舞者前往“舞蹈之邦”印度进修印度古典舞蹈,张均正是第一批赴印学习的幸运儿。在学期间,张均抓紧有限的时间勤学苦练,每日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练习终让她练就一身“硬功夫”。正是这次经历让张均在回国后开始推广并完善复杂多变的印度舞。1988年印度总理访华时,总理夫人特意派人为张均送去许多与印度舞蹈有关的珍贵礼物,以感谢她为促进两个古老文明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所做的努力,张均也被印度媒体称为“二十世纪的女‘玄奘’”。

  另一方面,民间性质的交流也常见于海外留学人员社团组织的活动中。这些社团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文体活动、公益服务等,逐渐融入当地,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现状和精神面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向世界发声的重要窗口。留学人员在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中,以留学青年特有的方式,推动中国与他国友好关系的发展。

微信截图_20210701134639.png

  2016年留英学子参加英国曼彻斯特春节庙会游行(本刊资料图)

  2002年,英国曼彻斯特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开始组织志愿者帮助当地成功开展各类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学联的志愿者队伍已经成为曼彻斯特志愿者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英之间政治、经贸、文化交流的日趋深入,学联不断开拓区域性合作项目,如与曼城足球俱乐部开展多种形式的足球交流活动,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共同推进“中国计划”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多层次多项目的合作交流,让学联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维系中英人民友谊、增进中国与曼彻斯特地区交流合作的纽带。

  日本东京后乐寮寮生委员会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便开始组织在日留学人员到当地或周边的日本家庭进行为期几天的体验活动,从吃住行等小事中充分感受日本文化,截至2011年已累计组织30批共约1800名留学人员参与此类家庭访问活动。后乐寮的学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留学人员的魅力,架起了一座中日友好的桥梁。

  2011年,加拿大魁北克大学里穆斯基校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举办春节艺术展和中国美食佳节,邀请当地居民与中国学子共庆中国传统佳节。从讲述春节传统习俗,到聆听古筝表演,再到品尝中国美食,中国留学人员展现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风貌,为中华文化在当地推广并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树立中国形象,维护祖国利益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文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以文化交流的形式宣传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中国的良好形象,对于维护国家利益有着战略意义,也是这一时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宗旨之一。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对对外文化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继续广泛地开展民间外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把文化建设提高到空前重要的位置。

  随着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文化强国战略后,2012年2月,《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提出构建人文交流机制,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发挥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文化非营利机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支持海外侨胞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再次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从“文化交流”到“人文交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式开始酝酿蜕变。

  作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使者,在外留学人员也时刻关注祖国的动向,他们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风貌和建设成就,塑造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积极贡献力量。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给祖国同胞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灾情牵动着无数在外留学人员的心,他们饱含对祖国和灾区民众的同情和关爱,迅速组织并投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各国中国学联和社团组织几乎都是在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并紧急行动,以各种方式支援国内抗震救灾,让中国和世界民众都看到了中国留学人员的巨大能量。在外留学人员以强大的凝聚力、满腔的爱国心展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风采,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微信截图_20210701160936.png

2008年6月,海外学子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奉献真爱(本刊资料图)

  同时,留学人员自觉成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时刻与外界试图黑化祖国的推手作斗争。他们揭露谎言,说出真相,将坚决支持祖国统一的决心和行动展示给世界;他们坚持在外发出中国声音,让外界看到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也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友好的中国。北京奥运会前夕,在外留学人员组织开展“祝福北京2008奥运——万人签名征集活动”,他们走上街头,挥舞五星红旗,响唱中国国歌,用满腔的热情向世界展示中国人的爱国情怀。而当种种干扰、破坏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劣行发生时,他们也用行动自觉地与之进行抗争。2008年4月19日,在法国巴黎共和国广场上,中国留学人员、华人华侨举行了主题为“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的和平集会。集会上,一名留法学生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长篇演讲,地道的法文、缜密的思维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也令现场许多法国民众为之折服。这位26岁的青年叫李洹,就读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高等商学院。此前,他曾登上法国电视二台,与该台驻北京记者就有关中国问题进行辩论,一度令对方哑口无言。他也在法国多个大型网站上反驳攻击中国和抵制北京奥运的言论,在拉萨“3.14”暴力事件发生后,他与其他留学人员一起制作、印发传单,向民众揭露西方一些媒体的谎言。正是如李洹一般的海外留学人员、华人华侨,抱拳拳爱国之心,用有理有据之辩论,以身体力行之实践,让世界听到了中国人的声音,赢得了西方人的尊敬,为中国人守住尊严。

微信截图_20210701161047.png

  2008年5月10日,在荷兰的留学人员发起集会,数千名在荷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在支持北京奥运会的横幅上签名(本刊资料图)

  推广中文国际教育,助力孔子学院发展

  21世纪,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席卷全球,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也日益紧密,文化因素在国家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本国文化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扩大本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运用文化交流来影响世界。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外文化交流在国家整体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强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深入开展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交流。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很多外国人也产生了对中国的兴趣,想要了解中国社会,世界范围内兴起“中国热”,突出表现在“中文热”和“中国文化热”两个方面。于是,以传授中文和推广中国文化为己任的孔子学院开始相继在世界各地设立。2004年11月21日,中国在海外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今首尔)正式开办。

  其实早在孔子学院成立前,留学人员就已在推广中文国际教育方面作出不少贡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海外学人学者发现,自己的子女中文水平很低,于是他们便自发开设中文学校或中文班。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北美、澳新、欧洲等地已有上千所中文学校。除推动中文学校在海外的设立,留学人员在促进国外学区、学校开设中文课程方面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正是由于他们的呼吁和要求,当地主流社会的学校才开始考虑开设中文课程。也正是由于留学人员在中文教学方面具备一定能力,才使学校有了中文教师。不少留学人员或担任国外大学的中文系和中文专业中文教师,或担起管理工作,或成为中文的专门研究者。在海外,留学人员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力推动了中文国际教育的发展,为在各国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海外孔子学院的陆续设立,进一步推动了中文走向世界。孔子学院在积极开展语言教学的同时,还通过各种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很多专项孔子学院陆续设立。这些都促进了外国人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具体的了解。截至2012年,中国已在全球建立400所孔子学院,开设500多家孔子课堂,为各国人民开启了认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窗口,对沟通各国人民间的情感与友谊、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孔子学院发展的背后,亦离不开广大留学人员对中文国际教育推广的热忱以及对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支持。很多留学人员积极参与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如担任孔子学院院长,统筹学院的整体发展,担任学院教师,走在传播中华文化的一线,或者作为志愿者热心为学院及学子提供服务等,各个岗位上都有留学人员的身影。

  刘全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所博士,曾任美国首家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院长,积极向美国各界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和谐理念;郭晓晶,匈牙利罗兰大学博士,曾任匈牙利孔子学院副院长,参加了孔子学院的筹备和成立开学的全过程,为推广中文国际教育、扩大孔子学院的知名度不遗余力;陈梦雯,法国普瓦提埃大学经济学、管理学双硕士、金融学博士,曾任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编辑出版多种教材和文化读本及《孔子学院》中法对照版、《中国国粹》杂志,等等。

  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人文对话。留学人员借助孔子学院的平台,向国外介绍当代中国、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推广中文国际教育、加强中国与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理解和沟通,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向外部世界传输着中国的文明,更好地推动着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明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微信截图_20210701161155.png

2014年9月,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5所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水上篝火节——孔子学院日庆典”活动, 向美国当地居民及游客展示中国书法、剪纸、京剧脸谱等中国传统文化。图为当地居民体验使用筷子 摄影|新华社记者 秦朗

  立于国际舞台,深入多边交流

  除助力中外人文交流,广大留学人员在恢复、稳固、深化我国与国际组织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是一线的活跃实践者、幕后的积极推动者,其作用不可忽视。

  改革开放后,我国陆续恢复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银行等多边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与上述机构不仅在教育、科技、经济领域开展了深度与广度并举的交流合作,还在环境、文化、体育、儿童等领域形成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这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留学回国人员,他们帮助我国顺利融入国际秩序,适应国际舞台上多边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苏纪兰,196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历经一波三折,终于1979年携夫人回到祖国。被誉为“海洋之子”的苏纪兰,一直称自己是“一名中国科学家”,并在各种国际场合为中国发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拟成立西太平洋分委会时,国家海洋局让苏纪兰去竞选副主席,当时的苏纪兰并没有兴趣,时隔半年后,海洋局又动员苏纪兰争做主席,当上升到国家荣誉时,苏纪兰便义无反顾地应允了,最终成功当选海委会西太分委会主席。年近耄耋的苏纪兰院士至今仍活跃在国际组织一线,身体力行地推动中国与国际海洋学家和渔民、渔业间的联系,架起海洋环境领域内一座沟通桥梁。

  章新胜,20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设计学硕士后,便回国积极投身于教育、体育、环境保护领域的第一线,并逐渐开始发挥其独特的语言和社会网络资本优势。在我国积极争取国际事务话语权过程中,章新胜勇于担责,主动扮演我国在全球议题中的发言人,2012年章新胜就职新一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是该国际组织成立64年来首位来自东亚地区的主席。他在就职讲话中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与全体成员们共同努力,为世界自然保护、为地球的安全和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将与各国政府及机构密切配合,共同把世界环境保护工作做好。这生动地展现了我国“谋和平,求发展”的真切愿望,有利促进了多边的交流与协作。

  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的一批公费留学生之一,唐虔在1985年拿到加拿大温莎大学的博士学位。1991年,为增加中国籍官员人数,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提出了一个包括唐虔在内的5人名单,最终他通过漫长而严格的面试成功入选,成为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初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后第一个进入该组织教育部门工作的官员,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该组织高级决策层的D-2级高级官员。唐虔以其出色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协助总干事全面组织、协调部内的各项业务工作,在全球教育的议题中,为中国教育发出中国声音。

  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担纲、领衔于国际组织中,龙永图、朱民、林毅夫、张月姣、史久镛、华敬东……对于世界而言,他们不仅展现了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更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中所必须的中国声音和中国力量。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与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就是中国与世界双向互动的过程。我们看到,40多年的改革开放脚步为留学事业带来蓬勃发展,为中外友好交流合作带来更多机遇;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以留学人员为桥梁的民间交往将会持续促进中外交流合作,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作者钟之阳系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王雁系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梦溪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