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东风,又争春。今年年初,南沙再迎重磅政策利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3月22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意见》),邀请相关国家部委和省市区的负责同志出席并答记者问。
政策思路上,《南沙意见》坚持改革创新、先立后破,以标准先行、场景开放、资本推动、产业汇聚、体系升级为原则优化市场环境。相较支持其他区域放宽市场准入的文件,这份文件还强调“加强监管体制改革”。在市场环境营造上“立新”,在监管体制改革上“破局”,彰显着对南沙打造成为改革和创新高地的希冀。
政策内容上,《南沙意见》前11条,就不同领域的市场环境优化提出很多首创性改革举措:在南沙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实施和应用,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准许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经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后可依托医疗机构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向着新产业、新模式大胆探索、先行突破,向新而进的南沙,将努力把更多改革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效。
连日来,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一线走访南沙多家企业、平台,从市场主体的角度看政策、推落实。如何发挥好南沙资源禀赋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为全国探索出一批首创性改革创新经验?如何把国家战略势能转化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动能?拥抱政策“东风”、激活“三大动力”,面向世界的南沙,先立后破正当时!
▎汇创新要素向“深蓝”挺进 打通从研发到商业全链条
当来自海底的气体喷涌而出,穿过波涛迎着海风,化作跳跃不息的蓝色火焰,蕴藏在深蓝之下的巨大能量正被“唤醒”。这就是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多次在南沙科技力量的支持下试采成功。
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着储量巨大的天然气资源,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清洁替代能源。抢占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国际战略制高点,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是,从试采成功到大规模商业性开采,还要跨越多重难关。《南沙意见》将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的使命赋予南沙,明确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体系。
作为基地建设依托单位之一,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数据处理研究所所长张如伟认为,南沙具有区位、平台、人才和技术的优势。
“例如人才方面,经过两轮水合物试采,我们已初步形成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为核心,以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产学研用相结合、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天然气水合物创新研究队伍。技术方面,已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钻采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储层精细刻等六大类32项关键技术,极大提高了核心装备国产化水平,为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张如伟看来,《南沙意见》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立”与“破”有着深远考虑。“技术研发是商业开发的基础,只有将技术全链条攻克畅通,才能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可控开采、顺利进入商业化阶段。在这过程中还有很多‘功课’,例如装备研制和制造。”
这正是《南沙意见》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应用”着力推动的另一个方向:加快打造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推动建设智能船舶中试基地,畅通海洋科技与装备、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科学与环境等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领域关键技术场景应用、制度政策等各环节,提高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深海养殖装备、深潜水装备、海洋勘探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
去年12月,由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海科院自主研发制造的国产首台实船应用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完成验收,标志着我国船舶工业在绿色船舶配套领域取得新突破。“我们将落实《意见》赋予的使命任务,大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高船海产品配套国产化率,带动关键技术或产品转化为国际标准输出,加快实现高水平海洋科技自立自强中作出更多贡献。”广船国际海科院总经理刘天夫表示。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在广船国际海科院墙上看到,一张张来自挪威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意大利船级社、美国船级社等主要船级社发来的认可证书,不仅代表着海科院在船舶、装备研发上的累累硕果,更见证着中国从造船大国向世界造船强国迈进的征程。
▎以改革发力为“无人”探路 描画海陆空无人体系蓝图
当前,中国正经历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时期。新质生产力的“新”,“新”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把目光从远洋拉回南沙,一张覆盖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的新蓝图正在书写。
什么是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或者先想象下这样的出行图景:手机下单,无人驾驶汽车就来到家门口,接驳至最近的垂直升降机场,走进相应的闸机,无人驾驶的“飞的”将乘客快速送至目的地附近的另一个垂直升降机场,同样也通过无人驾驶汽车实现接驳。无人驾驶的,还能是货车、救护车、船舶乃至潜水器。
为了让这科幻电影般的场景加快走进现实,《南沙意见》谋划了详细的“路线图”。例如,研究制定无人系统接入城市建筑物的技术规范;探索空地一体化城市交通管理办法;推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和智能网联汽车紧密联接;率先在工业生产、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管理以及海上搜救作业等领域开展无人设备产业化应用等,充分彰显了“标准先行、场景开放、资本推动、产业汇聚、体系升级”的原则。
值得关注的是,“参与制定并推动实施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标准”“研究建设区域无人体系管控调度系统”“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均是首次提出。为什么选择南沙作为大胆探索、先行突破的“试验田”?在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看来,南沙一直有着独特的改革创新优势。
“以小马智行所在的无人驾驶领域为例,南沙一直走在中国自动驾驶领域政策创新的前列。正是有着这些政策支撑,让我们在无人体系中的驾驶领域拥有许多实践,反过来也助推南沙成为更多领域无人体系建设的创新土壤。”莫璐怡说。
2018年,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开启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营。随着政策不断推进,车内无安全员的“无人驾驶”车辆已逐步融入南沙居民的日常生活。去年12月,南沙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无人商业化混行试点,补足了政策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我相信,南沙经验将不仅仅局限于南沙。现在看,南沙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辐射作用越发明显,特别是过去这段时间,我们多次与来自香港、澳门等不同地区的访问团交流南沙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政策如何支撑行业发展。”莫璐怡认为,在不远的未来,无人体系的“南沙标准”“南沙方案”,将为全国无人体系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干细胞产业,迎“东风”起势:新政为南沙打开“黄金机遇”
“准许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经卫生健康部门备案后可依托医疗机构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今年1月9日,《南沙意见》中这45字,引起全国干细胞从业者、罕见病患者乃至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业内人士感叹“南沙大健康的春天到了!”
《南沙意见》中的“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指向的是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技术、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作为细胞和基因治疗中的重要一支,以干细胞为核心的再生医学,被科学界称之为是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之后的第三次医疗技术革命。干细胞技术为治疗重大难治性疾病开启新途径,是世界各国争抢的技术新高峰和产业新“赛道”。
《南沙意见》出台前,纵观全国范围,还没有明确“准许”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政策,更多是地方性的“鼓励”政策。有的罕见病患者希望得到干细胞治疗,但苦于无政策可行。
“必须要看到,相关的限制政策,旨在保障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能够更安全地用在人类身上,是合理且必要的政策。”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表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全球干细胞产业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可能比法律法规的更新还更快,这种矛盾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前沿领先技术迅速转化成产品并造福于老百姓。因此,三部委支持广州南沙放宽该领域市场准入的意见和安排非常及时。
为何是南沙饮下这道“头啖汤”?
“南沙无论从政策、创新资源、地理位置还是医疗机构的集中度来看,都具有优势。”谢嘉生认为,在南沙进行试点,未来风险可控。他透露,广东医谷作为坐落南沙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一出台,便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细胞治疗企业的信息,其中不少企业准备将前沿科研成果带来南沙转化,希望尽快做成产品。
“不少病人联系到我们,因为他们的疾病一直缺乏对应的治疗方案,终于看到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的而且在政府监管下的新疗法落地的希望。”嘉检集团董事长张巍博士告诉记者。该集团位于南沙,是中国新一代临床基因组疾病的精准医疗平台服务商。
“许多医院负责人和临床专科专家也联系说可否利用这一政策,为他们的病人提供更好的新一代疗法、提升生活质量。此外联系最多的就是医疗产业投资机构,希望能促进加快推动产业落地。”借此机会,嘉检集团也加快了从最初以临床遗传筛查为主,到提供临床基因组疾病诊断产品,如今完善基因组疾病治疗板块的三大业务闭环。
张巍慨叹,过去对临床基因组疾病,只能进行早期的诊断或筛查。“发现有问题的患儿后,我们至多尽力保障的就是这个家庭第二孩子的健康。但对已确诊的患儿是缺乏有效治疗方案的,并且他们都是终身带病,给家庭和医疗带来巨大压力和负担。这个新政策,打开了有效监管下开展这些患者治疗的窗口。我相信,国内生物医药企业会乘着政策东风,为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促进医疗创新药开发,在全球产业竞争中赢得一席地位。”
谢嘉生同样充满期待,“未来细胞治疗看中国,看南沙!”
▎与港澳携手向世界开放 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发布以来,南沙不断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加快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立足这一使命任务,《南沙意见》推动南沙科技产业、对外开放、规则衔接、社会民生等多个领域的开发开放再提速,目的在于更好发挥广州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引领带动作用。
协同港澳,《南沙意见》提出积极引入港澳等境外专业服务人才,研究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推动面向科研等应用场景实现粤港澳数据跨境流通和交易,在科研项目评审、经费支出、过程管理等方面借鉴港澳及国际管理制度。
“实现粤港澳科研数据跨境流通,对我们来说是重大利好。”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说。2016年,该院与广州超算共建的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正式运营,一条高速“点对点”光纤网络专线从霍英东研究院延伸出去,将广州超算与香港科创力量紧紧连在一起。
“过去我们将香港的科研数据跨境到广州进行计算非常多。但内地有不少数据是无法出境的。比如像从事基因组疾病研究的教授团队,需要从香港科技大学来到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才能使用境内科研数据做实验。”高民留意到,《南沙意见》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利用境内人类遗传资源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之外的医学研究”。他期待,以《南沙意见》出台实施为契机,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合作网越织越密。
面向世界,《意见》支持以央地统筹推进、省市区联动、港澳资源协同、市场充分参与的方式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支持推动在南沙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及游轮免签政策。
在位于南沙区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耐心细致解答政务咨询电话,专业服务机构与出海企业热切对接洽谈。据悉,基地自2023年10月20日开展试运营,现已设立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南沙快线”,为国内130家企业提供了境外投资项目备案一站式咨询辅导、全流程跟踪进度服务。南沙区围绕企业“走出去”需求,建设了法律、金融、财税等专业服务集聚区,已进驻涉外专业服务机构110家,有力帮助企业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未来,基地还将聚焦实体运作、引导市场参与、做实风险防范,探索布局海外服务网点,进一步完善提升服务能力。
从科技到民生,从人才到数据,从规则衔接到机制对接……如今,南沙正以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走向世界,再“上青云”。这片热土,必将写下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新篇章,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