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中国教育之声 > 文明传承者 > 正文
杨寿东:过了这村,还有这“店”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教师报

  打开中国城市夜光图,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姚亚萍发现,从2018年开始,国家边境陆路一类口岸爱店口岸的夜晚一年比一年亮。

  姚亚萍带领团队成员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爱店镇一探究竟,原来当地的灯光是为一所学校而亮。这所学校叫爱店国门学校,因为校长杨寿东带领团队进行“二次创业”,学校焕发了新生。

  2012年,爱店镇中学停办,学生被分流到十几公里甚至50公里外的学校就读,许多家长只能举家搬迁到孩子就读学校所在地生活。

  2018年,爱店国门学校恢复招生,由于办学质量突出,越来越多的学生回流就读,随之而来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回归。

  “目前,学校有300多名学生,这意味着爱店口岸多了300多个常驻家庭,这就是耕读固边的意义。”杨寿东说。

图片

“再度出发”,到最边陲乡镇学校去

  1999年,25岁风华正茂的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杨寿东怀揣滚烫的教育梦,来到地处中越边陲的宁明县峙浪中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不知不觉间,将近20年过去了,杨寿东也从一名数学教师成长为副校长。

  2018年,地处中越边境线上的爱店国门学校恢复招生,急需一批教师。但因为学校地处边境山区,环境条件艰苦,一直没人愿意报名。

  “到更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边陲乡镇学校去!”一直深植在杨寿东脑海深处的念头被唤醒了。他主动请缨,带领峙浪中学8名教师来到这所满目荒凉、百废待兴的国门学校进行“二次创业”。

  眼前的学校,校舍破损,地面坑洼不平,操场杂草齐腰,教室蛛网密布,桌凳缺胳膊少腿……学校地处高山,严重缺水,当时每周只有两天能正常供水。

  重重困难像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杨寿东的肩上。但杨寿东一步也没有退缩,他是带着改变边境教育面貌的决心来的。他带领同事开启了“拓荒之旅”,自己动手除杂草、挖沟渠、修校舍,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点一滴地改善边境学校的环境和办学条件。

  “光是清理垃圾,载重4吨的后推车就拉走了60车。”杨寿东回忆,学校恢复办学的第一年,他和同事每天除了教学,就是在校园里充当劳力不停地干活。

  “当时学校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我们8名教师在杨校长的带领下,每天辛勤工作,用尽全力把学校搞好。”爱店国门学校教师陆葵激动地说。

  从杂草丛生到书香浓郁,一年后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如今来爱店国门学校参观指导的人,无不赞叹边境教育焕发的勃勃生机。学校干净了、变美了,恢复办学后的第一届88名学生也来了,随之而来的是杨寿东和同事面临的更大挑战。

“双层教学”,让边境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上山“创业”,杨寿东满腔热情,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他不仅当校长,还教3个班的数学,同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但开学后对新生的一次摸底测试,犹如一盆冷水浇在杨寿东的头上。他在自己任教的一个班上考查学生的乘法口诀掌握程度,结果31名学生中竟有17名学生不能完全背下来。

  英语教师也反映,班上60%的学生认不全26个英文字母。语文教师又来“补刀”,许多学生不会拼音,识字也不多。

  杨寿东感觉从头凉到了脚,但他从不轻言放弃,也绝不认输。经过一番摸索,杨寿东创立了“双层教学”法,并在全校推行。

  所谓“双层教学”,是指面对新生入学时学科基础比较薄弱等情况,每个科目都安排正、副专任教师,正专任教师负责按照课程标准和要求正常推进教学,副专任教师主要对新生的小学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力求让所有学生尽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学校一般安排骨干教师担任副专任教师,专门给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补课。”杨寿东说,“双层教学”并不是另外安排时间给学生补课,增加学生负担,而是每周选择一节课给基础薄弱的学生复习小学知识,其他学生则上自习或做作业,有点像过去的复式教学。

  “如果没有‘双层教学’,学生的知识缺口会越来越大,越学越不懂,越学越跟不上,越来越没自信。”英语教师罗永爱说,“双层教学”不但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而且给了他们重来一次的机会。

  在“双层教学”模式下,爱店国门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经过一个学期的强化教学,七年级新生从同类学校全县总平均分排名最低提升至期末全县总平均分最高。

  “‘双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效果来看,与同类学校相比,爱店国门学校的学生实现了‘低进高出’。”在宁明县教育局副局长黄春华看来,爱店国门学校的学生是幸运的,错过了小学打基础的这个“村”,还有爱店国门学校补基础的这个“店”。

  学生成绩提高后,爱店国门学校声名鹊起,慕名前来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多,周边乡镇学生也纷至沓来。2019年,学校发展到10个班级480名学生,但学校仅有11名教师,师资严重紧缺。

  到哪里去找教师,又如何让新教师快速上手?这成为摆在杨寿东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当好大家长”,殚精竭虑强团队

  尽管恢复办学才一年,爱店国门学校便火了。

  “开学两周了,因为没有课桌椅,七年级仍有3个班学生站着上课,最终由县教育局领导出面借了200多套课桌椅。”回忆起当年的困境,杨寿东难掩激动。

  比起课桌椅,学校更缺教师。面对480名学生,11名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仍难以支撑。杨寿东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师兄吴卫平,当时吴卫平在县城一所学校任总务主任,同时教数学。

  吴卫平来了,以支教的名义坚守了一年。一年后,他选择留了下来直到现在。2023年,学校成立了党支部,吴卫平担任支部书记,他也在爱店国门学校扎下了根。

  为了招到足够的教师,在向上级部门请示获得批准后,爱店国门学校面向社会招聘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担任教师。杨寿东为引入师资,带领团队深入全县13个乡镇,动员23名符合条件者担任教师,进一步缓解了学校师资紧缺情况。

  但由于代课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积极性并不高。为了稳住这些代课教师,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杨寿东多次从自己有限的工资中拿出大部分钱借给老师做生活费。

  好在不久后,不断有“科班”出身的新鲜血液补充进教师队伍。而为了培养好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杨寿东可谓殚精竭虑。

  目前,爱店国门学校有42名教师,其中云南籍教师占了一半还多。“想要留住他们的人,先要留住他们的胃。”杨寿东直言,要让教师心甘情愿留下来,一定要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

  为此,杨寿东不但学会了多道拿手菜,每逢节假日亲自下厨慰藉教师“舌尖上的乡愁”。平时,他对教师的关心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有老师不吃牛肉,就买鸡蛋给他吃。你不吃猪肉,就换另一个菜给你吃”。

  “他连家里的辣椒酱都会拿来跟大家分享。”教师保国兵说。

  新教师留下后,还要想办法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新教师都是后生仔、后生妹,老教师就从板书、教学模式等方面手把手地教。”杨寿东说。

  这不是传统的师徒传帮带吗?其实不然。在爱店国门学校,新教师也是老教师的师傅。“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有现代知识。”杨寿东说,学校的传帮带其实是一种“双向奔赴”,每周都会定期举行“老带新”交流会,新老教师轮流当师傅,大家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除了“老带新”交流会,杨寿东还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各种教改新理念和新模式,使年轻教师很快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获得了宁明县教学综合评估一等奖等荣誉。

  刘帮翠来自云南昭通,大学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学校缺地理教师,2021年入职后“改行”教地理,得益于爱店国门学校的新教师培养机制,她在教学上很快就得心应手,并做上了班主任。

  “杨校长就像我们的一位大家长,不管我们在生活上还是教学上遇到难题,他都会耐心地给予帮助,大家只要有疑惑,他都会第一时间答疑解惑。”刘帮翠说。

  今年秋季学期,刘帮翠班上的学生升入九年级,没有了地理课。为了能继续做这个班的班主任,她多次找杨寿东表达带班意愿。

  “她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我又怎么会让‘娘’与孩子分开。”杨寿东对记者说。

  一个个新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不仅在教育教学上日臻成熟,而且将杨寿东的“大家长”情怀传递到了学生身上。

“为国家荣誉而学”,倾尽全力护“春苗”

  最让杨寿东自豪的是,自从恢复办学以来,爱店国门学校没有一名学生辍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都是心甘情愿留在学校,在杨寿东的印象中,每年总有那么几个学生甚至家长让他头痛不已。

  一次,他与学校教师从宁明坐车到广东汕头,来回2000公里,只为寻回一名学生;又一次,他与学校教师连续两晚在南宁一家KTV门口蹲守,只为“抓”回一名逃学打工的学生;还有一次,其实是数次翻山越岭,只为说服家长让孩子回校读书,没想到家长竟提出奇葩要求:除非学校教师帮忙追回别人的欠债。

  除了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杨寿东把心思更多放在做好日常工作上。爱店国门学校建档立卡的贫困生占比高达50%。为了让每一个贫困孩子都能有学上、有书读,杨寿东组织教师常态开展周末大家访活动,主动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普惠性政策,谈心谈话,通过多项实招、硬招保障了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有学上、上好学”。

  平时对待学生,杨寿东也是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多方了解,并且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他总是叮嘱班主任要勤快,每天要勤到班,勤与学生聊天,要多关注学生的生活或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杨寿东看来,一个孩子就像一棵春天的幼苗,需要自己和教师倾尽全力去呵护。而在学生心中,只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提高自己的成绩,才能回报老师和校长的关爱。

  如今,爱店国门学校的毕业生大多会选择到高中就读,考不上高中则会到职校就读。用杨寿东的话来说,学生过了爱店国门学校这个“村”,还能到高中或职校这个“店”继续就读,而不是早早进入社会,“我们不一定能培养出中考全A的学生,但我们不仅不让一个学生辍学,还要让他们毕业后继续有书读。”

  相比成绩,杨寿东其实更关注学生的“精气神”。比如,每逢爱店国门学校学生与其他学校学生进行篮球比赛,杨寿东都不忘叮嘱:“该争的球要争,该抢的球要抢,不能因为自己的学校小而自卑,一定要不卑不亢,我们代表的是国门,必须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对于学校教师,杨寿东也是如此要求。

  “护界碑,爱界碑,擦洗界碑……”每年开学季,杨寿东都会带领师生到1237号界碑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活动从2018年爱店国门学校恢复办学起至今没有断过,这也是杨寿东当校长后一直坚持的信念。

  “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的南大门,守护祖国边疆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祖国更需要你们一代代传承守护,你们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守护边疆的意识,努力为祖国的荣誉而学习。”这是杨寿东经常对学生说的话,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诲中,爱店国门学校已经毕业了500余名学生。他们带着守护边疆国门的信念,不断跨过人生一道又一道风景。

  即将告别时,记者问杨寿东:面对困难,心里有过打退堂鼓的时候吗?杨寿东回答:如果学校不办的话,边境就没有学校了,孩子就会没书读,边境的人口就会往内地迁移,这样的话,我们的边境都没有人口了,还谈什么守边、固边、强边和兴边。

  “现在国家对边境教育越来越重视,相信学校以后的路会越来越好走,学生也会越来越有出息。”谈及未来,杨寿东仍满怀信心。

  ————————————————

杨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爱店国门学校校长、教师,先后荣获广西最美乡村教师、崇左市好校长、崇左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责任编辑:杨匀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