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我与非遗零距离 > 非遗要闻 > 正文
北京:“非遗+”拓宽传统文化保护多元路径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创、研学、市集……“非遗+”正赋能传统文化。5月2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与石景山区人大赴模式口地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展现出多元路径。

  根据普查数据,北京市石景山区现有非遗项目共计14项,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古建扎堆,其中法海寺和承恩寺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法海寺内的明代壁画颇负盛名,执法检查组重点考察其保护利用情况。法海寺的大雄宝殿内藏有9幅极其精美的明代壁面,面积236.7平方米,所绘内容以宗教题材为主,包括佛教世界、二十诸天、飞天仙女、动物花卉和山水祥云等,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壁画真迹。

法海寺大雄宝殿与千年白皮松。实习生陈思萌摄

  为了更好地保护法海寺壁画,避免其受到白炽灯、二氧化碳等的影响,大雄宝殿不开灯,不允许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参观者在进殿前需戴上口罩和鞋套,在讲解员手电筒的指引下欣赏壁画。

  讲解员用特制手电筒从不同角度照射壁画展示细节,平行照射壁画时,沥粉堆金技艺使壁画中的线条呈现浮雕般的立体感。

  在法海寺壁画艺术馆,有沉浸式互动数字体验,壁画真迹得以动态呈现,人物、禽兽、草木花卉等局部细节从画中走进现实。馆内的360度球幕影院放映《梦·法海》短片,该短片讲述了画师宛福清创作法海寺壁画的故事,结合了3D建模效果与环绕立体声效,让人身临其境。

  据介绍,该艺术馆文创产品也在积极筹备中,利用法海寺壁画的IP地位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努力将传统元素潮流化,实现民族艺术的国际化传播。

5月21日,非遗“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组参观法海寺壁画艺术馆。实习生陈思萌摄

  民间有说法称,模式口原名“磨石口”,因盛产磨刀石而闻名。尽管已更名改姓,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石墨、石碾,门前的石墩、抱鼓石等,“磨石口石文化习俗”于2019年5月成为石景山区第五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高阳是石景山区区级非遗石府石材采集与加工第六代传承人。“石府山中宝,青云碧玉石”,高阳说,之所以诗中赞其为“青云碧玉石”,是因为青石抛光后就像玉一般,质感细腻,但其硬度相比其他石头更高,“一般的石头一立方米是2.5吨,但青石一立方米是3吨。”

  随着刻刀的移动发出叮叮当当清脆的雕石声,石屑纷飞,笔画逐步浮现。“这样刻在石上的字大概能保存三四百年。”高阳介绍说。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利用“非遗+文创”、“非遗+研学”、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形式推广石府石和其加工手法。

5月21日,非遗“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组参观磨石微展馆。实习生陈思萌摄

  “非遗+”成为非遗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激发非遗传承内生动力,模式口以“非遗+”形式举办“楸树文化节”“石刻文物节”“非遗文化周”等集市集、演出、消费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验活动,开展国内、国际文商旅交流活动,非遗文创及非遗体验登陆服贸会、消博会及国家级文化交流活动,并在北京全市范围内率先尝试将非遗技艺与在线游戏深度融合,开展“非遗+数字”联动计划。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第13年,《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实施第5年,“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级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据悉,2019年以来,石景山区非遗工作投入资金总额2550余万元,用于非遗展厅建设运营、保存记录、数字化呈现、节目创编、传承体验和展示展览活动等。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