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皮影戏是世界最早的“动画片”,一张兽皮、一根丝线、一盏明灯,就可以演绎各种剧目栩栩如生,让人啧啧生奇。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06年5月20日皮影戏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皮影在造型上主要吸收了剪纸的造型方式,透过窗花镂空透光的效果。同时融入了戏曲脸谱、壁画、雕塑、画像石的形态特点,把剧中生、旦、净、丑的人物性格刻画得形神兼备。皮影人物造型以侧脸显影为多,忠良者五分脸显影,奸者以七分显影,少量专用脸以正面显影。雕刻者抓住人物最重要的特征进行适当地夸张处理。充分利用阴阳雕刻的手段用阳刻表现正面人物清秀纯真的特点,用阴刻表现花脸、丑脸角色的狰狞。宋代的耐得翁《都城纪胜》就提到了:“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予以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
皮影戏在中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流派,常见有四川皮影、湖北皮影、湖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以及川北皮影、陈龙皮影等风格各具特色的地方皮影。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了让剧本具有更加令人愉悦的审美效果,皮影艺人还创造了一些方法,造成独特的特技效果,表现飞天入地、隐身变形、喷烟吐火、腾云驾雾、神鬼变幻、劈山倒海的场景再加上各种声光效果,足以让现代人也觉耳目一新。
走进幕后,“皮影牵手”可以操作多个角色,最多的时候要控制四五个戏偶,甚至还会兼顾音乐、旁白、唱词等。除了演出繁复,皮影的制作也不简单,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历经3000余刀的雕刻才能成型。
一场皮影戏,融合了光影与创意的奇妙艺术,它用影子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带领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传统的魅力,让其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领略故事的魅力。(图片源于网络)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