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从太空到深海,中国这些“创新奇迹”让世人刮目相看
新华社记者 陈芳、胡喆
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中国创新经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干成了多件长期干不成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耀眼的“东方奇迹”。
在一些西方媒体眼中,“世界的创新看东方,东方的创新看中国”已成为一种新主流、新习惯。
——浩瀚太空,天宫天眼、悟空墨子齐给力。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5年来,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探索一往无前。
2016年中秋之夜,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顺利升空。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用20多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经历的路程。
经过一年紧张调试,直径500米、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报告了它观测宇宙奥秘所捕捉到的最新成果——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这开启了我国天文望远镜原创发现的新时代。
2015年我国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目前正高精度地测量暗物质存在的间接证据,站在全球研究的最前沿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
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8月发射,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从理论向实用化推进了一大步,为我国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00多年前的墨子不会想到,他的名字有朝一日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标志。
——蓝天之上,大飞机圆国人梦想。
让国产大飞机早日翱翔于蓝天,曾经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2017年5月,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圆满实现首飞!是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国从此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如今,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AG600、大型运输机运20、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将在蓝天上组成耀眼的中国航空编队。
——五洋之下,蛟龙探海成果丰硕。
进入全球99.8%海域、培养职业化潜航员队伍、深入开展国际海域资源勘察……5年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先后在南海、东太平洋、西南印度洋、西太平洋等七大海区152次成功下潜,使我国快速进入世界“深潜俱乐部”。
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个面向”火力全开,改革发展接续发力,中国创新的实干姿态更加昂扬。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始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世界向东看”的创新奇迹越来越让人充满期待;“中国这样干”成为中国昂首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最新姿态。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技是贯穿始终的不竭动力。”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指出,下一步将围绕激发人的积极性开展工作,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研人员创造公平、公正、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个自主创新并不是封闭的,而是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无论是徜徉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还是来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们发现: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从灾难中奋起,有一种特殊的基因。
这种基因就是伟大的中国式创新。这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时代的选择。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的交响曲正激荡出更加强劲的中国创新好声音。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人们相信,一个强劲的中国正携着无与伦比的创新实力蓄势待发;一个属于创新的时代正在孕育无限生机,自信的中国期待更多创新奇迹!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