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指出,应从国家层面凝练出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所需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重塑国家基础科学体系,筑牢“地基工程”,建立基础研究“国家队”。
在这份题为《筑牢“科学地基”突破“卡脖子”瓶颈》的发言中,饶子和指出,当前,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但由于较长一段时间内,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发展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仍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已成国家“痛点”的当下,尽快补上基础研究的短板成为当务之急。
饶子和建议,要像制定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那样,制定国家基础科学战略规划。
“粮食储备与基础科学储备,都属于人们填饱了肚子就容易忽视、但出现问题就追悔莫及的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领域。基础研究最需‘十年磨一剑’的定力。美国用三四十年支持引力波项目;日本也曾被视为在基础研究上‘搭便车’的国家,却在近18年孕育了18个诺贝尔奖,这与重基础研究关系很大。”他指出。
饶子和看到,当前,我国基础研究支持体系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基础和应用合并管理,基础类项目偏少,且以点状设置为主,缺乏顶层设计,成果是随机的,火花是零散的。”饶子和直言,“再如,每个单位都列出了自认为的‘卡脖子’问题,难免偏颇,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情况,一些共性问题也存在交叉。”
对此,他建议由科技部牵头,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相关部委参加,组建基础研究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未来10年-20年基础研究的总体规划建议。“要集中力量,确保优势学科的领先地位,建立基础研究‘国家队’。”
同时,饶子和表示,应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
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这一比例多为15%-20%,美国约为18%。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十几年都徘徊在5%左右,2018年也只有5.6%。
饶子和建议:“作为加强基础研究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指标,应结合国情,今年将这一比例提高至10%。”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