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通讯:踏访比利时小城中的第一代旅欧共产党人足迹

发布时间:    来源:新华网

1127443415_16209576441901n.jpg

  这是4月20日在比利时南部城市沙勒罗瓦拍摄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建筑。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新华社布鲁塞尔5月14日电 通讯:踏访比利时小城中的第一代旅欧共产党人足迹

  新华社记者潘革平

  2021年“五四青年节”期间,新华社记者一行陪同欧洲华侨华人青年联合总会创会会长傅旭海及该会10余名会员,来到比利时南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踏访革命先辈足迹,重温第一代旅欧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始创于1903年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校园宽阔,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曾经是欧洲著名的工业技术学校之一。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不同,沙勒罗瓦劳动大学的办学目的是让工人享受到尽可能多的教育。20世纪20年代,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早年在欧洲的重要活动中心之一,聂荣臻、刘伯坚、何长工等革命先辈曾在该校勤工俭学。

  劳动大学主校区内几幢外表斑驳的红砖大楼见证了当年中国学子的勤工俭学生涯。在劳动大学图书馆的一间纪念室里,该校图书馆管理员、历史学家维利·普塞尔向我们展示了学校保留的一些中国留学生的珍贵资料,详细介绍了他们远渡重洋、寻找革命真理的历程。

1127443415_16209576441921n.jpg

  这是4月20日在比利时南部城市沙勒罗瓦拍摄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经与时任劳动大学校长詹姆斯·耶尔诺商定,按中法大学模式于1924年建立了中比大学,但在此前几年,学校就已开始接受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普塞尔介绍说,在当年这批留学生中,最著名的当属聂荣臻。1919年底,聂荣臻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辗转来到比利时的聂荣臻考入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

  在比留学期间,聂荣臻经历着人生中重要转变。在劳动大学的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ABC》等著作,还经常阅读从国内传到欧洲的共产主义刊物。

  经过反复的学习思考,他感到“实业救国”的愿望是非常不现实的。要想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使四万万同胞都能有衣有食,只有建立劳工专政,实行社会主义。

  1922年8月,聂荣臻在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加入了中国留欧学生在法国成立的共产主义政党——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开始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道路。

1127443415_16209576441931n.jpg

  这是4月20日在比利时南部城市沙勒罗瓦拍摄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一同参观的傅旭海说:“希望国家进步、民族振兴是当时勤工俭学同学们发自肺腑的豪言,也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心声。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族危亡之时,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努力,中国任人宰割的屈辱和悲惨才得以结束,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地位。”

  当天驱车3个多小时专程赶来的荷兰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董丽莉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学生,今天的活动是向第一代旅欧共产党人的致敬。无论在国内还是在海外,我们都应当贡献自己的力量,使祖(籍)国变得更加强大。”

1127443415_16209578887001n.jpg

  这是4月20日在比利时南部城市沙勒罗瓦拍摄的沙勒罗瓦劳动大学图书馆。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参加当天活动的比利时华人青年联合会会长朱旭林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谋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今天的踏访活动将进一步凝聚和焕发当代华侨华人青年的青春斗志和热血激情,践行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 贾梦溪


相关新闻

更多>> 精华内容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