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这10年,“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结出累累硕果。一起来看这张亮眼的10年成绩单吧!
朋友圈不断壮大
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
高峰论坛沟通卓有成效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29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领导人出席,来自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形成5大类279项具体务实成果。目前,这些成果已全部按计划进度落实完成,其中部分成果转入常态化工作,将持续予以推进。
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形成6大类283项论坛成果清单,提出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
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
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机制的成果文件。
政策沟通更加广泛深入
签订协议方面,分别签署《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合作的协议》《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等多个重要协议。
投资贸易水平持续提升
2013年-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年均分别增长8.6%和5.8%,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
设施联通更加通达通畅
中欧班列已铺画运行线路84条,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1个城市。
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已覆盖中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通达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
国内航空公司经营的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2个国家的153个城市。
民心相通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企业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已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
“硬联通”国际合作不断深入
“六廊六路、多国多港”架构初步成型。
六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六路: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空间综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路网。
多国:一批先期合作国家。
多港:若干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畅通的合作港口。
人文交流持续深化
2017年-2022年,我国累计选派国际问题研究及非通用语种人才3000余人,涉及68个非通用语种,涵盖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021年,在与中国签署共建合作文件的150个国家中,中国是该国国际学生十大生源地的国家有24个,中国留学生接近16万人,约占这些国家国际学生总数的16%。
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名留学生来华留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
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2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
截至2019年,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超过了6000万人次,52个相关国家间实现了免签或者落地签。
截至2022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的142个国家签署了文旅领域的协定或备忘录,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
科技创新与合作驱动可持续发展
2017年起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来,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已达80多个。
截至2022年,中国已与84个共建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支持联合研究项目1118项,累计投入29.9亿元,在农业、新能源、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3家联合实验室。
推进绿色合作凝聚发展共识
中方同有关方签署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同31国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在绿色能源领域,从2014年至2020年,中国在“一带一路”项目中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占比提升近40%,帮助沿线国家建设了一批清洁能源重点工程。
在绿色“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通过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分享绿色发展经验。截至2023年2月,中国已为1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训约3000人次的绿色人才。
(整理、制作|吾可 本版设计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