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中法关系一直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近年来,中法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战略沟通富有成效,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深化中外留学与合作办学,高校和科研机构国际协同创新。同时,强调加强人文交流相关知识和理念的教育、传播、实践。中外合作办学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
中法人文交流机制的第三大支柱特征
中国和法国的人文交流可追溯到几百年前,从1253年的首次接触到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再到1964年两国建交开启了双方人文交流的新篇章。过去的60年,中法两国相互理解和欣赏,不断完善和深化在人文领域合作。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宣布正式建立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涵盖十大人文交流领域:教育、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旅游、青年、妇女、新闻媒体和地方合作。
作为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法人文交流机制不仅在政治和经贸合作之外构成了推动中法关系发展的第三大支柱,而且体现了两国对人文交流重要性的高度共识和承诺。
首先,中法人文交流机制通过教育合作、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多个层面,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深入了解对方历史、传统和精神内涵的机会。例如,通过教育交流,两国学生可以直接体验对方的教育体系和学术环境,从而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此外,定期举办的文化节、艺术展览和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平台。
其次,中法人文交流机制强调共享文化的多样性。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成就,通过人文交流,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各自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例如,法国的哲学思想、艺术风格和时尚设计,对中国的文化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哲学智慧和现代发展经验,也为法国人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再次,中法人文交流机制还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信任。通过人文交流,两国人民可以超越政治和经济的分歧,从人文的角度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这种基于共同文化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友谊,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中法合作办学的人文交流基因
截至2024年5月,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可查询到的在运行的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共21家,中法合作办学项目49个,分布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本硕博等不同教育层次,涉及工程、人文、管理、艺术、医学等学科。可以说,中法合作办学目前在国内是十分活跃且多样化的,机构众多、项目丰富、专业多样,分布地域也十分广泛。在21家中法合作办学机构中,绝大多数机构都提供法语课程,其中14家更是采用法语直接教授专业课程,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法语的机会,也为他们打开了了解法国文化和教育体系的窗口。通过教育平台、学生交流、青年领袖培训等项目,两国的年轻一代可以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成为推动中法关系发展的新生力量。这些年轻人将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将中法友谊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
从本质上讲,基于在教育、科技及青年交流等关键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中法合作办学已经包含了中法人文交流机制的多个核心成分。这种合作的实质,是两国间在学历认证、课程设置、教师交流以及学生互访等层面上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教育联系。从更深层来说,合作办学还涵盖了科研合作,联合举办各类研讨会和开展研究项目推动了两国科技领域的交流。
中法合作办学作为中法人文交流的载体,为文化、体育、妇女权益、旅游以及地方合作等领域提供了平台。在文化方面,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等,使两国民众深入了解彼此。在体育方面,通过校际体育赛事,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进体育交流。在妇女权益方面,通过设置相关话题的研讨,共同推动两国在妇女权益保护上的进步。在旅游以及地方合作等方面,通过学生交流交换和海外游学项目,实现学生对两国地方文化的直接体验,促进旅游交流和地方友好关系的构建。
总的来说,中法合作办学具有中法人文交流的基因,在中法人文交流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为两国间的教育交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重要平台,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两国在更广阔领域的合作拓宽了道路。
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于4月16日举办中法龙舟友谊赛,促进体育交流,增进学生友谊
中法合作办学的人文交流双平台作用
中法合作办学在教育层面上建立了一个涵盖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全合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法两国通过深度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共享,提高了教育质量,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这个合作平台也为中法两国在科研、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在中法合作办学机构中设立法国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构建起了中法人文交流的第二个平台。这些研究中心不仅寓教于乐,帮助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更好地了解法国文化,也可以开展关于法国的各项研究,面向公众举办各类讲座和展览,推动法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同时,这些机构还担任了中法两国在人文交流中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推动双边人文领域的学术合作,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依托其中法工程师学院成立了法国研究中心,作为全国42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之一,其研究重点主要围绕法国高等工程教育、法国工业科技、法国社会与文化展开,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同时,中心利用北航与法国各界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学术、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为社会各界提供对法交流的信息环境。
上海交通大学依托其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于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成立了中法文化中心,旨在凝聚校内外相关师生力量,开展法国语言及中法交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双方在文化层面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搭建中法人文交流平台,促进双方在学术领域外的多层次交流。中心包括教师交流和学生交流协会,具备交流活动组织、文化推广、合作研究等多种职能。
这样的双平台建设,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合作领域,也为中法两国间的深度交流和互学互鉴提供了强大支撑。我们有理由期待,在今后的发展中,中法合作办学将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教育创新、提升人才素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中法合作办学的人文交流双向机制
中法合作办学机构在人文交流中发挥的作用,目前仍局限于官方层面,更多地聚焦于对法国语言、文化的研究以及法国对华战略的探讨。在全球化的今天,尤其是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文交流合作不应仅仅是单向的学习或文化输出,而应是一个双向的、深入的交流与理解过程。
中法合作办学单位作为连接两种文化的桥梁,拥有与法国师生进行直接且频繁交流的独特优势。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应仅仅满足于传递和接收信息,而应更深入地倾听和理解彼此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通过这种深入的交流,我们可以更精准地把握对方文化的核心,从而以一种更具共鸣、更易被接受的方式,传达中国的精神内核和文化精髓。这种双向的、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仅能够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还能为中法关系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法合作办学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精神内涵的传递,从物质文化或人文产品等直观可视的中国符号的交流,推进到精神内核层次的深入沟通和理解。中法合作办学的学生和教师作为两国文化的直接体验者,能够成为传递深层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的重要媒介。通过教育和日常互动,能够促进对彼此核心价值观和思想精髓的理解,这在跨文化交流中是非常宝贵的。
以人为本的人文交流,目前的中法人文交流更多落实在政府层面或存在于新闻媒体之间,而我们应该更多推动落实到个体的真实交流。合作办学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正是落实以人为本的中法交流最佳的土壤,通过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外学生和教师能够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友谊和理解,这种以人为本的交流有助于建立持久的文化联系和人际网络。合作办学的基本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这些人才将是未来长期促进中法人文交流的核心力量。
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合作办学作为中法两国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有助于构建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的文化联系,应鼓励师生间的自由交流,专注于文化和教育的共同价值,从而以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态势日益显现,为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像法国和欧洲这样的传统力量中心,带来了重新定位自身战略价值的挑战。在这种国际关系的动态变化中,中法之间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有助于两国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也为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提供了重要支撑。中法人文交流机制作为两国合作的三大支柱之一,通过教育、文化、艺术和科学的交流,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得以加深,这对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双边关系至关重要。
中法合作办学不仅应成为促进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更应拓展其影响力,多维度地激发文化交流的活力。通过深化理解、增进互信与尊重,为构筑一个和谐、包容且富有创造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其独特而深远的力量。(作者齐桂芳系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合作与发展办公室主任,章丽辉系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助理)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