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 首页轮播图 > 正文
2024年8期|提高有效性是中美青年交流的关键
发布时间: 来源: 神州学人(2024年第8期)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加强青年交流对于缓解国家间的矛盾冲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至关重要。以中美两国为例,作为世界上两个大国,中国与美国之间的青年交流尤为关键。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向“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贺信,鼓励两国青年深入交流、增进友谊,相知相亲、携手同行,把中美友好传承下去,为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要推动中美青年交流取得更好成效,为未来两国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就要实现以下五个转变:

  一是从“多说”向“多做”转变。一方面,中美两国青年应该讲述各自的故事,彼此倾听分享。这种“你说我听,我说你听”的交流方式仍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更应鼓励两国青年“多做”,让他们共同调研、合作完成任务,不仅能够深化两国青年的交流,增强交流的有效性,也有助于拓展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这种“说中说美,做中做美”的模式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在合作中不断发现新的机遇。

  二是从“被动接受交流”向“主动参与交流”转变。活动是实现青年交流目标的关键。过去,青年在活动的设计和参与方面往往缺少发言权,这无疑制约了交流活动的吸引力和实用性。因此,未来的青年交流应充分尊重和发挥青年的主体地位,让青年自己来定义什么是“好活动”,这样才能确保交流活动真正契合青年群体的兴趣和特点,从而切实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认可度。

  三是从“周游列国”向“营地交流”转变。当前,中美青年交流活动时间短、项目多、涉及城市广,交流的深度受到了限制。未来,应该把青年交流重点放在专业化、高水平的国家营地上。所谓“国家营地”,就是为培养未来领袖而专门打造的多种类型环境,包括科技营地、绿色营地、海洋营地等。在营地里,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任务目标,选择方向和战队,开展科学探索,通过项目交流思想、探索问题,培养攻坚克难意识,增进彼此友谊。

  四是从“刻意回避”向“直面现实”转变。青年交流的政治环境时好时坏,即便在环境不好时,也不应“捂着耳朵”刻意回避。政治问题也可以作为交流的话题,正所谓“辩则明,思则通,行则成”,只有通过交流讨论才能增进相互了解,最终达成更持久的共识,为未来的深入理解和合作奠定基础。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分歧并不意味着交流失败。相反,这种多元性恰恰是交流的价值所在。

  五是从“政府全资提供经费”向“政府主导社会辅助”的模式转变。青年交流资源的供给不足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这不仅可以扩大资金规模,还可以软化交流活动的资金性质。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扩大活动规模,丰富活动内容,还能有效扩展青年交流的范围和深度,同时也能带来新的思路、新的活力,从而让青年交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要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青年是深化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只要充分发挥青年主体作用,不断完善交流方式,青年交流的有效性就有保障。这有利于促进青年自身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增进不同背景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使他们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