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5日是第39个国际志愿者日,活动主题为“贡献志愿力量 创造美好生活”。从“诚信你我 福见万家”,到“爱杭城 ‘益’起来”,再到“健康加油站,志愿我先行”……连日来,全国各地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迎接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据今年《志愿服务蓝皮书: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2—2023)》显示,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达2.32亿,组建有135万支志愿服务队伍,实施文明实践、阳光助残、环境保护、为老服务等多主题的1127万个志愿服务项目。
江苏镇江,志愿者向居民宣讲反诈知识
在奉献中传播友爱,在互助中共享进步。近年来,我国广大志愿者积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将志愿精神具象化、生动化。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中,他们不仅把从事志愿服务当成一种精神追求,更演化为一种生活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有很多老年人也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2003年以来,全国老龄委连续组织开展“银龄行动”,截至2024年7月底,全国参加“银龄行动”的志愿者总人次已超700万,开展援助项目4000多个,受益群众达4亿多人次。从智力援助、技术帮扶,到“银发巡逻”、探访关爱等,新时代“银龄行动”已经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老年志愿者的参与也让志愿服务更加温暖,展现出他们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着“银发力量”。
北京,首届汇爱助残志愿者技能大赛
今日之中国,无论是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重大赛事、生态保护一线,还是家门口的敬老助老,活跃着越来越多志愿者的身影。近日,有媒体报道青年志愿者与青年视障者携手奔跑的故事。他们肩并肩、心连心,用一根陪跑绳连接黑暗与光明,共同奔向美好未来。据介绍,每一名助盲跑志愿者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在自身反复的“蒙眼跑步”训练中体会、理解视障人士的处境。他们用爱心点亮盲友的“心灯”,用责任照亮视障者的前路,助力残健融合,诠释志愿精神。
今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完善发展政策、注重权益保障、强化激励褒奖、提供法治支撑。以强化激励褒奖为例,意见提出要“把志愿服务作为相关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强调“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招聘时,注重了解志愿服务情况”,要求“健全星级认定制度,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随着这些制度安排逐步落地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弘扬志愿精神,凝聚向上向善力量。新时代为志愿者发光发热提供着更加宽广的舞台,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广大志愿者将更好发挥作用,以实际行动书写精彩故事,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