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 正文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 来源: 人民网

  有不懂的问题打开手机就能问AI,依托北斗导航自驾可以更好避开拥堵,送来外卖的可能是无人机或机器人……这些老百姓愈发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正是科技创新赋能美好生活的写照。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方能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

  翻开“十四五”的成绩单,经济动能更强劲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国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全球创新指数排名首次跻身前十,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一组组数字见证创新驱动发展的坚实步履。“上天入海”等大国重器频频亮相,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高端芯片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以宇树科技、深度求索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等科技企业成功“出圈”,正是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写照。

  展望“十五五”,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从0到1”,就没有“从1到100”,必须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好底子”;科技成果不会自动变成生产力,要让“纸面专利”成为“货架商品”,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架好梯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还要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畅通路子”;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至关重要,科技创新也离不开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搭好台子”。

  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一定的禀赋条件,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曾从“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观察产业布局、指出发展症结。“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引导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科技成果不仅要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还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偏远山区的学生通过数字课堂与城里孩子同上名师课,腿脚不便的老人可以通过智能医疗平台远程问诊、开药,“24小时不打烊”的线上博物馆,让观众随时随地沉浸在文化殿堂……科技自立自强不是冰冷的政策条文,而是托举起热气腾腾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石。

  让实验室的灯光与工厂的焊花交相辉映,让科学家的灵感与企业家的实干同频共振,下一个五年,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力争在世界“科技高原”上出现更多中国人构筑的“科技高峰”,为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施惠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