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新华号
今日头条号
学习强国号
抖音号
文/王秋涵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环境化学专业博士生)
19世纪末,清政府派出第一批留美幼童;20世纪初,庚子赔款资助一大批留学生;民国时期,早期的留学潮兴起;改革开放以后,史上最大留学潮拉开序幕。从最初的民族意识觉醒,到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观念和知识技术,一代代留学潮都为之后的社会进步起到了储备人才的作用。而我,很荣幸在刚成年就成为了这史上最大留学潮的一员。
党的十七大召开时,我还在上高三,在政治课上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为高考的时政题做准备。今年十九大召开时,我已经在美国攻读博士,并有幸参加了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举办的湾区公派留学人员十九大精神座谈会。留美十年,我最大的收获是顽强的生存能力,不惧挫折挑战的勇气,坚持到底的毅力,面对得失的淡然,和发自心底的自信。细细数来,我经历了从传统美国文化向国际化文化的过渡,体验了迈阿密的热情,曼哈顿的繁华,华盛顿的庄严,和西雅图的文艺。在见识了迷幻的洋场后,我依然保持一颗中国心,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文翁汉室育情怀,英伦游学启志向
我就读的高中——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从西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官学,由蜀郡太守文翁创立,又名文翁石室,著名校友有司马相如、卓文君和郭沫若。很荣幸能进入这样的学府学习,也许是受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影响。在文理分科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除了完成课内任务外,我们还观看了《圆明园》《大国崛起》《复兴之路》这样的纪录片。
不得不说,这样的熏陶感染,培养了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责任感。高一暑假,我参加了英国游学夏令营,既学习了英语,也游览了伦敦的名胜古迹,还有知名学府。与其说是游学经历不如说是海外生存考验。那年我16岁,到伦敦的第一天,带队老师发给我一张交通卡和一幅伦敦地图,在地图上圈出了我的目的地,然后就让我自己坐地铁到寄宿家庭。看着地图上纵横交错的十几条地铁线,陌生的地名,我既害怕又紧张。进入地铁站后,看着七八个门洞对着自己不知道进哪一个,同一条铁轨上来的地铁是开往不同方向的,我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在几经周折之后,我总算安全到达了寄宿家庭。在英国的每一天都是生存考验,总会有各种突发状况出现。从最开始害怕坐地铁,到离开前能游刃有余地各种转车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看到了自己的巨大进步。
在英国游学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我终于去拜访了传说中的福尔摩斯故居。作为一个福尔摩斯的热血侦探迷,我选择到英国游学的最大动力就是去亲眼看看小说中描述的他所居住的贝克街221号。我在福尔摩斯博物馆的访客登记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参观感想。也正是这次身临其境地体验,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大学专业方向。总的来说,这次短暂的英国之旅,让我在领略异国风情的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生存能力的欠缺。就在高考前夕,汶川发生大地震,但没有影响我们的备考步伐,高考如期举行。也许是大震之后大家都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那一年的四川省文理科状元都出自我们学校。我在参加高考前就拿到了美国6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抱着给自己过去12年寒窗苦读一个交代的想法,我参加了高考并正常发挥,被同济大学录取。为了我的刑侦理想,我决定放弃国内名校的录取,前往当时刑事司法专业全美排名前十,同时也给了我最高奖学金的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学习。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