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日本九州地区中国学友会 | 习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学习报告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在看完习总书记的回信后,我们留学生非常感动。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字字斟酌,虽是寥寥数语,却是拳拳的赤子之心。




沈洲晓(九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60年前,祖国百废待兴。但是为了发展经济,祖国母亲拿出牙齿缝里省下的钱送留学生出国学习先进知识,国家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留学生们的赤子之心和报国之情。如今的祖国已今非昔比,出国留学也早已不是一件稀奇事,但是作为一名海外学子,我感到国家的发展依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我们和当年的留学生一样,愿意为了无可替代的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一生。



唐佳洁(九州大学本科生):


60年过去,时间的沉淀并没有让曾经的鼓励变得沉默,而是通过再一次的召唤,迸发出来自伟人更强大的力量。


我的父母在多年前也是留学生,在学成之后回国投入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中去。而现如今作为新时代的留学生,我也暗暗下定决心,时刻展现出中国留学生优秀而又自信的一面,在异国他乡不忘初心,努力学习,学成回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文慧(九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60年来,从两弹一星到神舟系列飞船,祖国在尖端科技上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海外学子更应积极开拓创新,砥砺前进,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学成之际,投身祖国建设,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郭晓萌(熊本大学硕士研究生):


60年前毛主席曾将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将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 习主席也在十九大报告中说过,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国家对青年人的关注始终如一,令人感动。


在看了习主席的回信之后,我很受感动,我希望可以将自己4年在学术领域所学的知识、在留学生活中所积攒的阅历更好地活用到回国后每一天的生活中,成为有理想、有抱负,自强不息的好青年,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望。踏踏实实地学习,以良好 的心态积极面对未来。争取早日成为优秀的人才,同全体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戴娟娟(佐贺大学博士研究生):


60年前,毛主席接见了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60年后的今天,习主席回信勉励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时代变了,不变的是我们依然深切感受到了祖国和人民对海外学子的期望。同时这封肯定的回信,也在我们在日中国留学生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九州地区中国学友会一定把习主席的关怀和期望转化成所有在日留学生的实际行动,并要向全体在日留学人员发起倡议,坚定爱国之志,胸怀报国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高一多(九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两代领导人的话都说明了青春时节的重要性。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当代留学生更要不忘初心,励志勤学,刻苦磨练,不可忘记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苦心培养。时刻去思考如何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这个问题。我们更是要始终铭记无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都扎在土里。在国外的我们,分外想家!



刘元昌(九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新时代中国的崛起,让我们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得高望的远,越是“有知”,越是明白自己的“无知”,越是渴求更广阔的视野。


踏上异国他乡的“旅行”,正是丰富阅历最好的方式。走出国门,才懂得虚心求学是怎样的诚恳,是必须独自面对的历练。


祖国坚实后盾在身后,怀着同样梦想的伙伴也常在身旁。向着前路,便无所畏惧。



王超(九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60年前,先辈们在建国初期的国家建设中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奋斗,才让60年后的我们能有幸见证祖国的富强与腾飞。


而如今可以让我们自豪的是,我们能有机会在这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浪潮中,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成为祖国强大的参与者与推动者,成为60年后的后辈眼中的传奇、心中的榜样。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吴双宏(九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60年前的留学生群体抱着坚定的信念,抵抗住国外优渥的物质诱惑,学成之后毅然决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60年后,作为新时代的留学生,相比我们的前辈,在海外不再是孤身一人,而是能够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影响力,这时候的留学就从单方面的知识输送,转变为搭建文化交流和思想沟通的桥梁。作为留学生的我们,不但要学以致用,学以报国,更要跟随习主席的教导,时刻不忘建设祖国的初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面对风起云涌的时代勇往直前的自信与豪迈。



巫霄(九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2018年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回信,寄语海外学子们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胸怀大志,刻苦学习,早日成长为可堪大任的优秀人才,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道路上。无数海外学子深受鼓舞,深感自豪。


虽然身在国外,祖国就是我们留学人员的后盾,使领馆就是我们留学人员的家。在未来的学习和科研道路上,一定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将个人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贺喜,(九州大学博士研究生):


新中国成立之初,伟大领袖毛主席亲临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表达了对海外学子的热切期盼;在祖国蓬勃发展的今天,亲爱的习主席回信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再次表达了对海外学子的关心与期待。


60年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沉睡的东方巨龙已觉醒, 并将再次立于世界之巅。作为一名留学海外的学子,在学习回信精神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鼓舞,更加坚定了我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瑞宁(九州大学本科生):


60年来 ,中国实力日益强大,两弹一星、非洲维和;中国经济日益发展,改革开放、加入世贸。


毛主席和习主席对海外留学生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温暖,以及对广大留学生群体的期许。


党的十九大前不久刚刚落下帷幕,每一个留学生也应该牢记十九大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为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婷婷(九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60年前,一批中国人怀揣着振兴中华的梦想,奔赴海外留学。其中,许多前辈们毕业后纷纷返回祖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许多杰出贡献。


60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如今,新时代的到来给予了新一代年轻人更多的机会,海外留学成了更多学子的选择。纵然外国有许多超优点,但是我仍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祖国的今天离不开伟人们的丰功伟绩,祖国的未来则掌握在我们这些新青年的手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



(供稿/驻福冈总领馆教育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 wangf


相关新闻

更多>> 精华内容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