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驻瑞士使馆教育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开创中瑞教育合作与交流新局面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席茹(驻瑞士使馆教育处参赞)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为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指明了新方向。驻瑞士使馆教育处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不断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学习陈宝生部长有关要求,认真落实“学起来、教起来、传起来、研起来、干起来、实起来”,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推动新时代中瑞教育合作与交流不断向前发展。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中瑞教育合作与交流新形势。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特殊战略地位,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是新时代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明确定位。在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阶段,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使命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继2015年中瑞双方庆祝建交65周年、2016年中瑞确立“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特别是2017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瑞士之后,中瑞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与此同时,中瑞教育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深化提升,中国赴瑞留学人员规模稳步增长,瑞士赴华留学生人数不断扩大,两国高校、科研机构及地方合作不断增强,在职业教育及应用型大学领域,在研究与创新、学生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签订了诸多重要协议。


  对我处而言,做好新时期中瑞教育交流与合作工作,就是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思考,主动谋划,配合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综合运用中国和瑞士两种资源,为国家发展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大批高端人才支撑,重点是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留华校友人才等领域的工作;就是要立足新时代,努力开拓中瑞人文交流新模式新渠道,搭建中瑞人文交流新桥梁,促进民心相通和相互理解。


  


 2017年9月,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率团访问瑞士联邦教育、科研与创新国务秘书处并签订有关合作协议 



  二、脚踏实地写好新时代中瑞教育合作与交流新篇章。


  2017年,我处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落实中瑞两国领导人互访成果落实为契机和抓手,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实效。


  一是积极推动习主席访瑞相关成果落实。积极协调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率团访问瑞士,与瑞方共同签署《中瑞职业教育与培训合作备忘录》,促进中瑞职教合作提升;牵头组织和筹备“中瑞应用科学大学研讨会”,不断探索中瑞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配合中国教育“走出去”战略,推动中瑞高校建立联系和合作;助推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建设,协调北京、重庆、安徽、河北、青岛等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相继访瑞,与瑞方签署合作协议;协助清华大学与日内瓦大学《全面开展可持续发展合作备忘录》《可持续发展双学位项目合作协议》项目执行和实施等。


   二是大力开展中瑞人文交流系列活动。举办“一带一路·遇见中国”系列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向瑞士当地民众大力宣介中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持续推进“中国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中国文化融入瑞士当地主流学校;举办系列“中瑞青年运动友谊赛”,进一步增进中瑞青年的理解和互信;举办瑞士大中学生代表走进中国使馆活动,大力开展民间公共外交宣传。


  三是开创留华校友会建设和汉语教学工作新局面。经过近3年努力和筹划,初步完成了覆盖全瑞的留华校友会网络,逐步形成区域性校友会联谊活动机制;创新校友活动形式,出版发行全球第一册《我们记忆中的中国》——瑞士留华校友纪念册(第一辑);定期召开“汉语教学新春交流会”和“汉语教学和汉学研究座谈会”,不断探索创新全瑞汉语教学水平新途径和新举措;创新“汉语桥”大学生、中学生比赛赛制和比赛形式,为瑞士学生积极学习汉语搭建互学互鉴平台;资助苏黎世大学汉学系电子中文图书数据库建设,惠及全瑞5万余名大学师生。


  


  2017年3月瑞士留华校友纪念册《我们记忆中的中国》发布会活动现场


  


  四是大力推进国际组织实习项目。积极与驻瑞国际组织接触,克服“零工作基础”和“零经验”等困难,推介并宣传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协助国内,促成与多个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或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相关工作得到国内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同时,为方便项目跟踪和管理,成立国际组织实习生和任职人员专门联合会,开创了海外学生学者服务管理先河。


  三、阔步向前迈向新时代中瑞教育合作与交流新征程


  下一阶段,教育处将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瑞关系发展新形势的需求,配合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需要,不断开拓进取,努力书写中瑞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奋进之笔”和“得意之作”。


  一是进一步深入开展中瑞人文交流系列活动。要充分认识到中外人文交流是国家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夯实中外关系社会民意基础、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好和巩固好当前中瑞关系良好发展的势头,全力配合中瑞两国元首外交热度,通过集成整合和改革创新,打造更多重点人文交流项目和重大年度活动,尤其要将已有的重点项目常态化和机制化,在巩固老品牌的同时,着力打造新品牌,丰富中瑞人文交流内涵。


  二是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广大海外留学人员是祖国建设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我们要抓住“留学报国”的新机遇,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工作谋划和布局,为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拢聚一流人才。


  首先,要进一步促进留学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精细化,加强人文关怀,加大对留学人员回国为国服务的引导和协助。目前,80%以上在瑞中国留学人员为博士或博士后,背靠瑞士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水平和实力,以及瑞士在全世界领先的创新体制,这些旅瑞学生学者不仅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还都拥有强大的报国之力,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对象。其次,要充分利用日内瓦国际组织众多,具有多边国际化平台的天然优势,进一步做好国际组织实习项目,拓展更多合作渠道,输送更多国际平台治理人才,主动服务于十九大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的目标。第三,要进一步做好瑞士留华校友人才工作,完善瑞士留华校友信息数据库及网络平台建设,打造“我们记忆中的中国”留华校友活动品牌。



2017年9月,“中瑞青年趣味运动友谊赛”活动现场



  三是进一步服务国内教育对外开放和“双一流”建设。深入落实中瑞职教合作协议相关内容,促进中瑞应用型人才培养合作。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促进高校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积极挖掘和利用瑞士高校及国际化大型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为“双一流”高校国际合作创造条件,支持研究型大学与瑞士顶尖大学和世界一流的大科学平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和科研联合攻关。(供稿/驻瑞士使馆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 wangf


相关新闻

更多>> 精华内容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101083516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editor@sina.com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tougaochisa@aliyun.com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