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在芬举办“欢乐春节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北欧漫长的冬日里为芬兰青少年带来了一次文化“破冰”。春节文化“第一课”、“非遗体验快闪”等新颖的活动,让更多芬兰青少年有机会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月23日,在芬兰罗素中学举办的“非遗体验快闪”活动上,当地学生体验鲁班锁。邓宇飞摄/光明图片
“第一课”与第一次
1月23日上午,一场以中国春节为主题的“第一课”在芬兰赫尔辛基的美湾小学举办,全校师生共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是许多学生第一次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在250多名小学生面前,中国驻芬兰大使馆的青年外交官化身老师,用流利的芬兰语向学生们介绍:“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象征着春天的回归,也是家人团聚庆祝的日子。”课堂上,来自中国的专业舞蹈团队与美湾小学中文班的学生合作表演,展示了琵琶、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悠扬的旋律以及优美的中国传统歌舞,赢得阵阵掌声。
2008年,中芬两国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协议,赫尔辛基市决定在美湾小学设立中文班,提供中芬双语教学。这一举措吸引了许多希望孩子接受中文教育的华侨家庭,也受到不少曾在中国生活过的芬兰家庭的青睐。美湾小学中文班的老师向记者介绍:“一些在中国生活过的芬兰家庭回国后,希望孩子继续学习中文。中文班为这些家庭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为了准备这次“第一课”,美湾小学的老师们早早便开始策划,提前几周准备课程,设计了与春节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活动结束后,一位芬兰老师表示:“很高兴能带班级参加这节课。我班上有一名中国学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更加了解彼此。对很多本地学生而言,第一次的中国文化体验一定非常美妙。”
“非遗快闪”体验丰富
同日,一场精心策划的“非遗体验快闪”活动在芬兰罗素中学举办,为全校师生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交流体验。1月23日上午,中国三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学校走廊布置了三个展台,分别展示榫卯、脸谱彩塑和绒花制作技艺。午间下课铃响起时,走出教室的学生们看到展台,纷纷好奇地围拢上前。
榫卯是中国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展台前最受芬兰学生关注的便是三把代表着榫卯工艺特点的鲁班锁。小小的鲁班锁激发起了学生们的胜负欲,一场解锁比赛很快便在学生们之间展开。在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芬兰的中学生们明白了如此简单的榫卯结构却坚实无比,对中国传统手工艺中体现的科学智慧和艺术价值赞叹不已。
脸谱彩塑展台同样吸引了许多学生探索。学生们纷纷用泥塑和彩绘工具创作自己的脸谱作品。尽管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但当完成作品时,学生们兴奋地表示,这种艺术体验前所未有。
绒花制作展台则带学生们进入了一个精细而充满历史韵味的世界。通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讲解,学生们了解到绒花制作技艺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并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虽然初学者的作品略显稚嫩,但他们由此深切感受到了中国手工艺人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和专注。
一位来自越南家庭的高中生因兴趣选修中文课程,在此次“快闪”活动中自愿担任讲解员。活动结束后,她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自己制作的绒花,并用中文感叹:“这次活动太棒了!”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