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天仪团队深入社区,免费为电动车提供电池检测服务。
周明月正在进行液流电池充放电测试。
刘俊伟。
北醒团队的激光雷达产品在京台高速上得到应用。
本版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大学是创新的策源地,依托高校建设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是海归孵化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整体创新创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前不久,记者前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简称“北航留创园”)、北京理工大学留学人员创业园(简称“北理工留创园”)采访,背靠名校所能提供的平台渠道与智力资源,这两家高校留创园展示出了突出的孵化能力。
走,回国创业
2014年回国创业,蒋天仪笑称自己来自“清华中老年创业天团”。
1992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后赴美留学。毕业后,蒋天仪进入一家全球知名芯片公司工作,并参与组建了核心研发团队。当时,市面上鲜有专门的数据安全产品,这让蒋天仪和他的朋友看到了创业机遇——成立一家保护重要数据资产的安全公司。
“我们团队几名成员非常一致地决定回国注册公司,把自己积累多年的行业经验带回国内,为国内的数据安全行业发展做点实事。”蒋天仪说。彼时,国内数据安全行业巨大的潜力市场正在打开,市场需求涌现、国家政策利好,让蒋天仪团队跃跃欲试、兴奋不已。
2014年,志翔科技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同年12月,“至安盾”发布,“清华中老年创业天团”带来了自己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无边界”核心数据安全保护产品。
在拥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创业团队的北航留创园,像蒋天仪团队这样成员多数并未在北航求学的例子还有不少。园区凭借引才诚意和智力聚集优势,最终赢得了团队青睐。
“一是因为北航留创园里高新技术企业很多,这些企业很可能成为我们未来的潜在客户。二是因为我们刚来的时候,园区就提供了包括房租减免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三是交通便利,同时,高校资源比较丰富,科研学术氛围浓厚。”蒋天仪说。
随着应用不断迭代,志翔团队发现除了数据安全之外,业务安全也令一些企业十分困扰,“至安盾”在保护数据的同时搜集和积累的海量日志,也可以用于业务风险的发现与管控。例如,帮助能源电力行业进行数智化转型。
据蒋天仪介绍,电力行业目前已在全国基本实现智能电表计量,而智能电表会存在原生出厂计量误差,以及自然环境差异、人为损坏等因素产生的计量误差,这些基础民生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故障与计量偏离还会给电力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蒋天仪团队研发的失准分析技术和智能负荷分析技术就是为了攻破这一痛点。
具体来看,失准技术可以对电力系统内的智能化计量设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估。此外,业内有“电力指纹识别技术”之称的负荷分析技术,则能对家庭、工厂等室内具体用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分析。“通俗来说,知道了电是怎么用、用在哪,是否存在异常,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对发配电进行预测,或对社区等场景下的安全用电进行监测预警。现在这些产品已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地应用。”蒋天仪说。
留创园见证团队成长
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位于北航校园东北角的世宁大厦,北航留创园主任翟彬见证了太多像志翔这样的团队一路成长、一路拼搏。为能进一步放开手脚助力创业团队,北航留创园主体近年来也在进行着一系列改制探索。
2019年,北航留创园从纯国有企业改制为国有和民营企业联合控股,改制后,园区的投资决策更加灵活。
据翟彬介绍,依托北航的品牌资源,留创园成功融资6000多万元,并设立了天使基金,用于支持入园团队创业。“几年前,我们研发了一套云端孵化系统,实现线上孵化服务,扩大了服务企业的范围和数量。”通过一系列优化服务措施,园区有效化解了孵化器间激烈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在线云端孵化平台提供三项核心服务:“成果+孵化”“投资+孵化”以及对留学生企业的服务。首先,“成果+孵化”主要针对北航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通过建立青年教师成果库,帮助项目更好地完成孵化。其次,与一些传统园区仅能提供场地和服务不同,“投资+孵化”体系使孵化器能直接对优质项目进行早期投资,并在项目后期退出,以实现资金的循环再投资。最后,针对留学生企业的服务包括知识产权、法律、人力资源等一系列基础培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服务体系。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北航留创园,记者见到了另一位海归创业者李远,他是北醒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与蒋天仪“前后脚”来到了世宁大厦。
北醒,这家创办于2015年的公司,主要业务是提供激光雷达产品及解决方案,应用在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能工业传感等领域。目前,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不乏领域内多家知名企业。
深耕激光雷达9年,这支年轻团队正在经历一场创业蝶变。
2024年3月,北醒获得广汽激光雷达定点,并与广汽零部件达成量产合作,这对李远来说是创业路上的重要节点。
从原理上看,激光雷达是将一束束激光打到周围物体上,再利用反射进行识别。线束越多勾勒出的物体轮廓就越清晰。
“不同应用场景下对激光雷达的要求不同。比如,无人机在乎轻量化,家用机器人则更看重人的安全与使用效率,汽车则对质量、安全、使用效率等的一致性提出了极高要求。”李远说。
几名创始人都曾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这为北醒团队在交通领域创业奠定了基础。他们较早地抓住了激光雷达应用于国内轨道交通的行业机会,并成为冬奥支线地铁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时至今日,轨道交通仍是李远团队一条重要的业务线。
2024年3月,李远团队上线了为智慧交通场景量身打造的AD2-S-X3高性能激光雷达,可广泛应用于公路、民航、轨道交通、航运及矿卡等多种场景。为了做好量产,李远决定南下,在广州与花都区合作共建智能网联产业链、生态圈。
“近年来,国内的人工智能发展速度非常快,倒逼我们进一步做好研发,同时,务必要做好对自己产品的把控。”李远坦言,“客户有客户的需求,研发有研发的难处”,包括供应商在内,也有自己一段时期内的性能极限。
依托高校资源优势
在中关村南大街,中关村科学城腹地,北理工留创园新装修后的办公场地自2021年正式投入使用。功能齐全的共享办公空间,提升了入驻企业的办公环境与体验。
2003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关村管委会共同成立北理工留创园。如今,经过20几个春秋,这里已累计孵化留学人员企业330余家,成为高校留创园中的示范园之一。
据北理工留创园主任王智超介绍,自2020年以来,园区服务团队逐步梳理并完善了四大类服务,包括基础服务、专业服务、重点服务和特色服务。基础服务旨在解决初创企业在资金、市场和资源对接等方面的需求,“专业服务涵盖财税、知识产权、法务等;重点服务则聚焦于投资、产业对接和资质规划与项目申报,特别是帮助初创企业获取政府资金和市场资源;特色服务利用学校资源,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对接。”王智超说。
此外,北理工留创园团队从2022年开始强化投融资服务,虽然起步较晚,但通过专业化的人员配置获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园区还引入管家式服务理念,给每个企业配备项目经理,实现一站式服务,简化企业与服务团队的沟通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谈及园区的未来发展,王智超表示,他们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转型为国际科创人才园,重点引进和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我们也将深化与学校的合作,将园区的人才引进工作融入学校整体计划中,进一步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同时,持续提升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服务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开放、高效的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人才入驻,助力科技型企业成长和发展。”
北理工留创园开放的资源有学校的实验平台和仪器设备,入驻企业还可以在北理工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使用体育馆、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配套建筑。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与高等院校深度融合的留创园不仅是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有效形式,也可与学校实现双向互动。通过产学研协同,留创园反哺学校学科发展,助力人才培养与引进。
2023年6月,泰瑞数创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刘俊伟获得“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对于这家成立于2004年的“老牌”海归企业来说,在创业行将20载的节点,这是肯定,更是激励。
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回国后,刘俊伟考察了多个园区,最终决定选择北理工留创园。刘俊伟回忆,是时任北理工留创园主任郑云的诚意打动了他,彼时,考察的多个园区并未让刘俊伟觉得满意,他心底已经做好了重返德国的准备。
与刘俊伟见面的第二天,郑云将他推荐给了时任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并专门带着团队一同拜访。这一次,刘俊伟下了决心,他把团队中的一名成员留在北京,一周时间内就完成了注册手续,其他人则返回德国办理离职手续,准备回国创业。
留学报国,接续奋斗
作为国内较早进行数字孪生产品研发的团队,说刘俊伟见证并参与了整个领域的发展变迁并不为过。2004年前后,国内对数字孪生的概念认识还比较模糊,并不太清楚其应用逻辑,刘俊伟的创业开端并不顺利。
想闯出一片天地的青年人绝不会轻言放弃。刘俊伟坚信,数字孪生在未来肯定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面对当前的市场空白,更需尽快抢占先机。
一方面,他带领团队稳扎稳打推进数字孪生核心模块研发;另一方面,不断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并让更多人了解数字孪生。
汶川地震中,国家测绘局希望泰瑞数创能将数字孪生技术用于抗震救灾地图绘制,刘俊伟立刻带领团队成立专班小组,加班加点以最快速度开发出“抗震救灾综合服务地理信息平台”。平台以遥感影像地图为基础,快速还原了灾区的三维地形和救援环境,覆盖51个极重和重灾县市区域。据了解,这一平台在当时还支持三维地理环境快速浏览、灾区相关信息快速检索、历史影像对比、热点信息标注等功能,及时反映灾区的地形地貌及灾情情况,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当抗震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刘俊伟团队收到来自国家测绘局的感谢信时,他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留学报国”四个字的分量。
“能为驰援汶川出一分力,这件事我们团队无论什么时候回想起来,都觉得无比骄傲。”刘俊伟说。而经此一役,他更加确定了自己之前的判断——要深耕技术,不断打磨出精度更高的数字孪生产品。
有人创业已逾20载,有人则新进入场,期待能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带来更多高技术含量的新品。
2023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拿到材料学博士学位的周明月,在北京创办恒储瑞能科技有限公司。
这是一支专注于开发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初创团队,通过固液混合储能技术让能量密度得到较高提升。这种新型电池主要应用于电网侧和分布式储能,满足了高安全性、低成本和长寿命的需求,会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基础服务。
团队目前全职成员共8人,正在集中全部精力进行20千瓦时系统样机的试运行测试,希望能让技术“走出”实验室。
这支年轻的队伍在2022年“春晖杯”大赛中获得新能源与节能组优胜奖,由此迈出了创业第一步。也是在那次比赛中,他们得到了北理工留创园的关注,并成功吸引入驻。
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做科研出身的周明月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身份转变”。
“与在象牙塔中做基于兴趣的开发相比,创业需要更加关注产品如何实际应用、满足客户需求以及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此外,创业还涉及财务管理等诸多挑战,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需要适应管理者的角色。”周明月说,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他选择与性格互补的伙伴合作,共同推进项目。在注重产品研发的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市场拓展和客户关系的重要性。
如今,激烈的引才竞争对留创园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王智超透露,北理工留创园正在积极进行转型探索,以期以更具活力的运营模式服务入驻团队。
而在北航留创园,翟彬坦言,改制完成后,北航不再是大股东,留创园场地租金接近市场价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企业的吸引力。
为此,园区聚焦北航的大学资源,支持师生创业,特别是具有海归背景的老师。“北航许多教师拥有海外经历,这为留学生归国创业提供了天然优势。如今,尽管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园区引才也遭遇一定挑战,但我们仍致力于服务在校老师,每年引进少量但质量高的海归创业团队,专注于提供高质量服务。”翟彬说。
随着留创园的功能从简单的孵化器转向人才培育,优质园区对创业企业成长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或许,做好引才的第一步之后,如何持续深入做好育才、用才工作,会成为留创园“下半场比拼”的关键所在。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