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正文
王世真:让核医学在中国落地生根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中 ,有一首饱含着母亲对儿子深深期许与骄傲的贺诗,静静陈列着,那是王世真母亲在他五十岁生日时写下的。

王世真母亲写给他的贺诗(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现代医学蓬勃发展,核医学以其独特的技术手段和神奇的诊疗效果脱颖而出,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曙光。然而,回溯往昔,当核医学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尚是一片荒芜时,有这样一位勇者挺身而出,他就是王世真。

  彼时,“没有方法、没有技术、没有仪器设备,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全部依靠自己创造。”王世真曾这样感慨。在那样艰难的处境下,每前进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可他从未退缩。他创办中国第一个同位素训练班,为核医学培育了最初的火种;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同位素中心实验室,搭建起核医学研究的基石;更是第一个将同位素应用于人体试验,大胆迈出关键的一步。他把核医学研究这颗珍贵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播种在中国的土壤上,精心呵护,让它生根发芽。

  海外铸技,结缘核医学

  1946年,王世真前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药理学,半年后转入美国衣阿华大学化学系,并将研究方向从甲状腺药物研发转向了核医学领域。这一转变,开启了他与核医学的不解之缘。

  海外求学的生活并不轻松,奖学金难以支撑全家生计。面对经济压力,王世真边读书边帮教授做实验。实验室里,常常能看到他忙碌到深夜的身影,这样每个月可以换取100美元的收入。三年后,王世真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功拿到了博士学位。

王世真在美国衣阿华大学留学期间留影(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博士毕业后,美国一家知名制药公司向王世真伸出了橄榄枝。优厚的待遇和先进的设备让他心动不已,然而,对方要求他先入美国籍。王世真断然拒绝了这个要求,他始终记得自己的根在中国。

  之后,王世真来到刚刚成立的美国衣阿华大学放射性研究所,正是这次工作变动,改变了他的科研命运。王世真全身心投入核医学研究,他用核素示踪方法,成功标记了碳十四甲状腺素和碳十四门冬氨酸,其合成方法至今还收藏在美国的国家档案局。两年间,他与同事们合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成为放射性核素研究领域小有名气的骨干。

  新中国成立后,王世真决定回国。为了留住他,美方百般阻挠,以加薪升职为诱,甚至以“非法就业”罪名逮捕其妻子,王世真始终不为所动。

  毅然归国,开启“核医学的春天”

  1951年,历经一年多艰难争取,王世真终于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并入职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系。

  那时的中国,科研基础薄弱,核医学研究更是无从谈起,连最基本的实验条件都不具备。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王世真首次在中国合成了抗肺结核的特效药——“雷米特”,一改肺结核(民间称为“痨病”)被视为不治之症的局面。

  在研制能够推动国内医疗水平药物的同时,王世真还密切关注着核医学研究,同位素技术就是核医学领域的核心内容。

  1956年,我国制定《1956—1967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第一次将“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列入重点项目,王世真是此项研究纲要的起草者,他将这称为祖国“核医学的春天”。

  “科学的发现,只能争取世界第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不仅是王世真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科研生涯的真实写照。在核医学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1956年,王世真在西安举办了中国最早的同位素测量仪器训练班和同位素应用训练班。正是在这个训练班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批放射性同位素测试仪,研制出第一批放射性标记物,完成了第一批显影实验,培养了第一批从事核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

1956年,王世真主办的同位素使用方法训练班第一期开学纪念合影(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后来,王世真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同位素中心实验室,他勇敢地将自己作为首位被试者,将同位素应用于人体,并取得了成功。

  1959年,王世真参加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在此后的20年,他为在中国建立和普及同位素应用方法和技术,共合成近200种放射性药物及生物医学所需的示踪剂,其中多为首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核医学的发展。

  皓首不懈,筹建PET中心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年过花甲的王世真,依然心系核医学的前沿发展。他了解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在医学诊断上的巨大优越性后,心中燃起了一个新的梦想——在中国建成自己的PET中心。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王世真和同行周前教授不辞辛劳,走遍英、美、加等国虚心取经,并向国内有关部门反复呼吁。1998年,在王世真的不懈努力和精神感召下,1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纷纷签名,提出了“在我国筹建 PET 中心”的建议,最终获得了国家专款资助。1998年,北京协和医院PET中心宣告成立。

  王世真欣喜地说:“建立PET中心是我人生最后一个梦。而今,这个梦终于圆了!”2007年,经他再次推动,北京协和医院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PET/CT仪和小动物microPET,为中国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王世真在第一台国产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前留影(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王世真,这位核医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以其卓越的才华、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让核医学在中国落地生根。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创新的一生,也是奉献的一生。他的精神和成就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