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正文
让农业更富活力生生不息
一个“90后”海归新农人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漫山遍野的咖啡林间,一串串红彤彤的咖啡果缀满枝头;城区大街小巷中,200多家咖啡馆吸引着人们驻足品味;依山伴云的咖啡庄园里,游客们沉浸式体验从“种子”到“杯子”的咖啡之旅……云南普洱,这个因茶而闻名的地方,如今亦是满城尽飘咖啡香。

  经过多年的发展,位于世界咖啡种植黄金带的普洱,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主产区和贸易集散地。这里也因为咖啡成为许多年轻人创业的热土,来自黑龙江的王雪薇就是其中一位“90后”海归新农人,她用创新的理念和再生农业的实践,正在为农业带去更多新意与活力,并作为中国新农人代表走进了国际论坛。

  让土地拥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王雪薇是一个海归派,也是一个“农二代”。她的家乡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父亲王洪波是当地“水稻大王”,经营的洪益粮食合作社辐射水稻面积过万亩。虽是“农二代”,但王雪薇投身农业却实属偶然,她在加拿大留学并从事儿童教育工作多年,2019年原本是回国探亲度假,因为疫情留了下来成为父亲的左膀右臂,也开始和家乡的黑土地有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连接。

  作为国际知名儿童米粉品牌的原料供应基地,洪益粮食合作社对水稻科学种植和稻米的品质要求很高,而多年传统的种植方式慢慢显现出了土壤板结等问题,通过寻求拜耳、雀巢等企业的合作与技术支持,王雪薇和父亲率先在水稻上开启了再生农业的实践。2023年,拜耳、雀巢、耐特菲姆联合启动的中国首个“水稻再生农业”示范农场在洪益粮食合作社落地,共同探索“从农场到餐桌”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改变从尊重和珍惜每一寸土、每一滴水、每一个生物开始——结合几家公司的产品技术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的田间指导,试验田中大水漫灌泡地改为了科学滴灌和干湿交替灌溉,通过覆盖可降解膜减少除草剂使用,凭经验随意用药变为提前预防、关键节点高效施药,稻田周围种上菊科植物作为昆虫的栖息地和蜜源带,收获后秸秆尽量还田用以养地……一系列具体操作措施下来,效果显而易见,农药化肥投入比上一年平均减量20%,种植成本减少10%左右,但产量反而增加20%以上。土地更健康了,土壤微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稻田周围七星瓢虫、蝴蝶、青蛙、水鸟眼见着多了起来,优美的环境让村民闲暇之余都爱来散步遛弯。

  “其实再生农业这个词对于我和很多种植者来说都是陌生的。”王雪薇向记者坦言,但在不断参与种植和农事的实践中,她对再生农业的理解愈加清晰,不仅关注作物产出,也注重改善土壤健康,以及水、气候、生物多样性等等,在提升种植效率的同时更多地保护甚至修复自然环境,而不是破坏和透支,从而让土地生生不息,产生更长久的生产力和效益。

  如今,洪益粮食合作社已经获得了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GLOBAL G.A.P.),这意味着其作物已达到出口欧洲的标准。再生农业带来的长远价值也影响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种植户,让再生农业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农业可以很有趣也可以很治愈

  从前年起,王雪薇开始在云南投身新农业领域的开拓。这缘起于在云南的一次旅行,素爱喝咖啡的她,发现普洱不仅有宜人的气候景色、包容友善的人文民风,还有极具发展潜力的咖啡、牛油果、蓝莓产业,这让她决定在这里大干一场,经过四个多月的选址和筹备,去年初她的咖啡庄园和农业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依山伴云的咖啡庄园里,游客们可以沉浸式体验从“种子”到“杯子”的咖啡之旅。

  王雪薇为庄园取名“夏薇”,有开花结果的寓意。她的咖啡庄园坐落在离普洱市区不远的山峦间,开阔的观景台抬头即可见美丽的山景和云朵,在这里除了能品尝香醇的咖啡,还可以培植咖啡苗、做手绘手工、体验木版雕刻,学习咖啡研磨冲泡、开展“小小咖啡师”研学,互动参与感十足。

  王雪薇把云南盛产的玫瑰、牛油果、蓝莓都融入咖啡,尝试研发不同的咖啡新风味,推出冷萃咖啡、挂耳咖啡等新品类,还有新颖别致的咖啡饰品,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咖啡文化,来自五湖四海的义工小姐姐在这里交换技能,共同改造升级庄园,轻松愉悦的氛围有一种治愈人心的力量。

王雪薇(中)和咖啡庄园的小伙伴。

  云南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也让王雪薇乐在其中。“我们庄园里就有一只白头蜥蜴,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前些天不远处还有野象经过。我们员工中就有三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我想把庄园做成交换空间,能让大家在这里感受不同的文化。”王雪薇告诉记者,咖啡、蓝莓、牛油果也都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食物,这也成为她创业的初心和动力,“我希望做的农业,能给大家带去治愈的能量。”

  从事农业投资大、周期长,也难免会踩坑,这让王雪薇深感“做农业是需要一点韧性和莽撞的”。在咖啡、牛油果和蓝莓领域,她还是一个新手,建庄园、种咖啡、搞加工、打品牌、做营销,都需要边干边摸索,很多工作都是挽起袖子亲力亲为,既能优雅地给咖啡拉花、讲课拍短视频,也能扛着锄头上山种草施肥修枝,时常一身汗一脚泥。

  王雪薇把再生农业的理念也应用到咖啡种植上。采访当天,庄园里刚送到了一批树苗,既有三丫果、滇橄榄、脆柿等果树苗,也有凤凰木、蓝花楹、火焰树等景观树苗,这些树苗将作为遮荫树种在咖啡旁,可以减少天牛产卵防控虫害,又能减轻日灼、干旱对咖啡的不利影响,还能减少水土流失,提供额外的经济和观景价值。

  “地表种草、中间种咖啡、高处种遮荫树,这样的种植结构可以让咖啡更健康地生长,有更好的产量,也对土壤有更好的保护。”王雪薇说,干旱对咖啡生长影响很大,而生态系统越丰富,越能抵御外界的不利影响。农场最近还探索在咖啡田间用熊蜂授粉,种植中尽量用再生的方案去解决问题,因地制宜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让中国农业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2024年6月,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办的中国农业可持续与绿色发展论坛会议在法国巴黎召开,这也是中国农业首次成为讨论的核心重点。作为唯一的中国新农人代表,王雪薇受邀分享了自己在再生农业方面的认识和实践经验,包括参与拜耳再生农业项目给土壤、水、农田带来的转变和成效、如何培训引导农户以及鼓励年轻人投身农业等等。

  “农业不仅仅是种植、土地、作物,还有加工、供应链、消费需求洞察等,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实践再生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论坛上,用一口流利英语侃侃而谈的王雪薇让与会者刮目相看,也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地关注到中国的农业和新农人。“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已经在应用再生农业,也不知道原来云南也有很好的咖啡。”王雪薇觉得,这次论坛分享是展示中国农业和与世界链接对话很好的机会。

  前不久,王雪薇又收到了全球农民协会GFN的邀请,将作为中国新农人的代表于今年6月赴哥斯达黎加参加2025年农业圆桌会议,与全球农人共话可持续农业的实践与未来。

  “我可能是干农业中最会翻译的,也是翻译中最懂农业的!”虽是一句笑谈,但出色的英语能力和留学经历,让王雪薇有机会接触到国际农业专家,也让她有更开阔的视野和与更多国际资源对接的底气。

  前不久,她为澳大利亚专家格雷厄姆・安德森当翻译。“安德森是国际牛油果产业的顶尖专家,有60多年的牛油果培育和种植经验,他关于牛油果种苗培育、果树修剪等方面的经验,让我学到很多东西。”王雪薇说,安德森非常看好云南,认为这里会打造出世界一流的牛油果产业,这也坚定了她种牛油果的信心。

  云南紧挨着不少东南亚国家,王雪薇有时间会到这些国家去考察、调研当地的农业,学习取经也寻求合作机会。近年来巴西、越南等咖啡主产地因为干旱减产明显,这也直接导致了咖啡价格一路上涨,云南咖啡产业未来可期。

  这个春天,王雪薇收获了属于她的第一批咖啡果和蓝莓。谈及未来,王雪薇希望打造一个集种植、教育、培训、学习、交流于一体的平台,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再生农业并带动更多的农业从业者,大家能根据不同的作物去探索不同的方案。“我想传达的一个理念是,再生农业不仅与我们的食品息息相关,更是一种保护自然的生活方式,受益的不仅仅是农民、土地,还有消费者和下一代,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进来。”她说。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