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交会德国分会场 院士大咖助阵 工业4.0人工智能赋能数字工业
神州学人网讯 2020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以下简称“海交会”)暨第22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德国分会场现场+线上会议于12月16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大会邀请了德国工程院院士、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主席雷宪章,德国科学院院士孟立秋,欧洲干细胞之父Jürgen Hescheler三位院士专家作大会主旨报告。来自中德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和留学人员等近300人在线参与本次会议。
首先,主办单位代表、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致欢迎辞。王桂林在致辞中指出,海交会自1998年第一次在广州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1届,海交会也因此成为“中国留学人员交流的第一品牌”,他表示,广大留学人员是祖国的宝贵财富,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才智贡献,希望大家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致辞
雷宪章、孟立秋、Jürgen Hescheler分别发表主旨报告,并对本次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雷宪章指出,国际交流合作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德科技交流合作历史悠久,近年来,两国在人才、项目、平台等方面持续推进,合作领域涉及基础科学,航空航天和信息技术。海交会是一个国际化创新交流平台,更多的年轻人才应该以海交会为契机,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创业中。孟立秋认为海交会不仅是一个寻找顶尖专业人才的竞技场,也是鼓励跨界交流合作的舞台,实现“能者得其用,学者有其为”,她也呼吁更多女科学家回国就业或创业,亲身体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的动态建设。Hescheler教授指出,德中两国具有广泛且深入的合作基础,尤其在基础科学、能源和信息等领域。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新高地,机会和潜力巨大,两国政府应该加强合作,推动更多的技术交流合作以及产业成果转化。
雷宪章院士作报告
孟立秋院士作报告
Jürgen Hescheler教授作报告
为促进中德两国在新形势下的科技交流合作,本次大会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等新兴科技创新趋势,邀请了德国人工智能中心副主任、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柏林语音语义研究中心副主任Sven Schmeier、基尔工业技术大学机械制造学院终身教授Daniel Böhnke和夏洛特医科大学智慧医疗及大脑研究中心院长Petra Ritter三位德国教授分别就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数据驱动的预测性维护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数字化智慧医疗及虚拟大脑建模等领域作专题报告。报告结束后,演讲嘉宾与线上参会嘉宾进行了积极互动,展开深入讨论交流。
会上,刘孝寒和孙琦琳分别代表德中工程交流协会和海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致辞,欢迎中德双方更多企业和专家学者充分利用双方的技术优势,开展更广范围的合作。双方还签署了中德人才交流合作协议,致力于为中德两国在经济发展、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搭建桥梁。
中国驻德国使馆、德国中国研发创新联盟、柏林及波茨坦公派学联、德国人工智能中心、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德国电信创新研究院、中国留德学联、德国铁道工程专业协会、夏洛特医科大学、留德人才交流协会、Neoxphere技术有限公司、德国经贸与科技促进局、德国华人汽车工程协会、柏林工业大学中国留学生联合会、德累斯顿中国学者联合会、亥姆霍兹协会中国学者联合会等为本次会议提供了支持。(供稿/德中工程交流协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