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之路到底难不难?仿佛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语言障碍、文化隔阂、学业压力、感到孤独……都有可能成为你不得不去面对的困难。此时此刻,我们不想说:“困难并不可怕”,只想说:“Hi,不妨来听听学长学姐们的建议,或许能在你心灵‘淋雨’的时刻,为你撑起一把伞~~~”
*温馨提示:以下均为学长学姐根据自身经历,或在学联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总结出的个人建议。不一定普遍适用,且只适合面对一般性的情绪低潮期或精神状态不振的情况。如果你正在经历较为严重的心理挫折或创伤,请在你认为方便的时候寻求专业帮助。
No.1 虽然终于申请到心仪的学校让我很开心,但想到留学可能面临的各种困难,我感到很焦虑,怎么办?
隋同学(意大利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同学们可以通过学校所在地的定位和关键词在各个社交软件上搜索当地/所在国的中国学联,学联会为同学们推荐当地的学生群。通过提前与学校的学长学姐沟通请教,了解学校大致情况,明确学习目标,提前进行学业规划。
程同学(乌克兰中国留学生总会主席):适当出门散心,多和学长同学朋友交往,吸取经验,放松心情。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1.了解目标国家和学校的生活、文化、学习环境等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2.如果目标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提前学习和练习,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3.在到达之前,尝试通过社交媒体或学联的学生群体联系其他留学生或校友,他们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支持;4.大多数学校都有专门为国际学生提供支持的服务,遇到问题即时与学校服务处取得联系;5.面对挑战时,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王同学(匈牙利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主席):申请到了心仪的学校,开心之余担忧未来面临的各种挑战符合情理,但完全不必过分担忧。首先,即使留在国内学习,新的城市新的环境也会给你带来各种挑战。其次,这些挑战不足以影响你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为虽然留学院校在其他国家,但是这也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社会。只要把握好留学国的节奏,就不必过分担心。
李同学(罗马尼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公室主任):主动去寻求他人的帮助,与身边的人交朋友。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可以试着通过社交软件找到在留学国的中国同学、老乡,提前认识一些中国朋友了解当地的情况,会缓解焦虑。等你真正到达留学目的国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身边有很多中国同学,大家都很团结。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有这种未来可能面对挑战的心理准备是好的,但是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过度焦虑。
任同学(中国留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可以提前在网上做一些攻略,准备自己出国所需的行李等,当把一切都准备好,就会减少焦虑感。
No.2 初到异国他乡,心情既兴奋又紧张,该如何尽快调整好?
程同学(乌克兰中国留学生总会主席):安定下来后投入到熟悉学习生活的日常中,逐步适应。
任同学(中国留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可以先努力调整时差,适应当地的作息时间,尽量早睡早起。在去学校报到之后,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尝试保持开放心态,主动融入当地文化,寻找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同时给自己时间适应新环境。
周同学(全西学联文艺体育部成员):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要尽快适应新环境,多打卡著名景点,多了解住家附近的建筑等生活设施,这样下来兴奋紧张的心情慢慢会有所缓解。
郭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外联部成员):让心情继续兴奋紧张,去探索未知,不是坏事。
喻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多跟学姐学长接触。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尽快适应当地生活,多到公园走走,在公园静静的晒半小时太阳,从大自然中发现一些美好的事物。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也和家人保持联系。
王成蹊(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首先注意自身各方面安全;其次对当地法律法规、社会规则做一个速览,当遵纪守法,遵守礼仪的人。生活安定之后,要牢记家人老师的嘱托,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要多花时间好好学习;然后,可以尝试多多接触学校内或者居住地周边的当地人,参加当地文化或者体育联会,可以利用闲暇去散个步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文,还可以利用假期出去旅游。
No.3 自我感觉在国内外语学得还挺好的,但到了国外发现对话交流面临不小的困难,这正常吗?
侯同学(芬兰约恩苏学联主席):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相对应的口音以及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短语和网络流行语,我们在国内学习的都是正规化的外语,一开始到国外发现对话交流困难是很正常的现象,可以积极与当地人沟通,不要认为自己有口音或者听不懂就觉得不好意思,只要敢开口多开口,日常积累下来,口语对话就会迅速进步!
宁同学(马来西亚中国学生学生联谊会副主席):这是很正常的,同学你不是个例,很多留学生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分享一个学姐的真实经历吧。我刚入学的时候和老师交流并不顺畅,一是因为初到异国和外国人交流的紧张感,二是因为即便雅思口语考到6分-6.5分,还是不足以应对课堂的学术英语。所以我们不要气馁,要积极地主动地多和外国人交流,练习口语。相信自己,慢慢来,口语会越来越好的!
张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宣传部预备干事):首先,刚到国外听不懂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千万不要焦虑。一开始可以适度使用翻译软件,在平时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大胆开口。不用担心身边的人会不会嘲笑你外语说的好不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一个外国小哥哥/小姐姐用中文跟你对话,你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个人会讲中文还是觉得他发音不标准呢?如果实在是听不懂,可以直接告诉老师“我是国际生,外语不是我的母语,所以有些地方听不太懂,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老师都会耐心跟你解释或者用翻译软件让你明白的,老师们都很和善。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是正常的。在国内教学可能更偏重于语法,所以口语会相对薄弱。 同时国内大部分是中国的老师教学,没有外语的语言环境,所以刚到国外的时候存在语言的困难是非常正常的。
周同学(全西学联文艺体育部成员):很正常。我们学习的大多比较官方,而外国人真实说话比较随便,再加上极快的语速,所以变成了不小的困难。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这是正常的,很多同学刚开始都会这样,因为我们在国内学习和沟通的语境和国外完全不同。当外国朋友语速很快的时候,听不懂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多听、多说,大胆地交流,慢慢就会适应啦。
王同学(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学语言和用语言的差别很大。我喜欢把语言类比成一个工具,比如一个锤子。我们在书本上学习了锤子的使用方法,甚至深入研究了锤子的工作原理,但是不代表我会用这个锤子工作。语言也是如此,要会说、敢说、不怕被说。多和人交流,不怕被笑话,交流多了就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蹭蹭往上涨。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完全正常,语言环境的转变可能需要时间适应,多练习、多交流可以帮助提高语言能力。
No.4 上课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怎么办?
李同学(罗马尼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公室主任):主动与老师交流,如担心表达不清可以利用翻译软件工具交流。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1.在上课时可以采用录音的形式,下课后自己反复听;2.课后找老师,向他说出你遇到的问题,老师会为你解答;3.下课后,找自己的同学借看笔记。
姜同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学联):保证每节课前预习ppt或相关资料,遇到不会的单词,熟悉词的读音并标注出中文意思,可以确保能听懂大多课程相关的内容。根据每个老师讲课习惯的不同,也许课程里会掺杂一些玩笑或者故事,这些暂时听不懂的话也不用担心,不太会影响对课程的理解。如果课程有录播的话,可以课后把不懂的地方再看一遍,如果有自动字幕也可以打开辅助理解。
郭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外联部成员):抓起同学就问。
周同学(全西学联文艺体育部成员):第一,征得老师的同意进行录音,课后配合老师的课件再复习;第二,有不懂的随时问老师,老师很喜欢这种学生;第三,课后多学习和练习语言。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刚开始到国外可以借助一下翻译软件,帮助自己跟上课程,但是不要过分依赖于翻译软件。同时可以多跟同学交流,有中国同学的话可以互帮互助,也可以尝试和外国同学交流寻求帮助,锻炼语言。
宁同学(马来西亚中国学生学生联谊会副主席):老师如果会在课前发课件,那就先预习一遍课件,把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并做笔记;老师如果不在课前发课件,那就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并录音课堂内容,下课后用语音转文字再观看。(不推荐用软件直接翻译成中文,因为这样子自己的外语能力还是不会进步)。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听不懂有两种情况:可能是老师讲得快且词汇量不够,可以联系老师把ppt和学习资料下载下来,课后多花时间学习,你会发现自己慢慢就会有进步。另一种可能是听不懂知识点本身,这是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找中文的资料和网课帮助自己了解知识,中文的讲解有助于快速理解。
No.5 我妥妥的i人,但国外好多teamwork和组会啊,我能变小透明吗?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可以,但是也需要做出一点改变:1.提前做好准备,减少紧张;2.分担任务,与队员沟通,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比如演讲或者写报告;3.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定期寻求他们的反馈,并向他们表达你对团队合作的期望。大多数情况下,团队成员都会理解并支持你的需求。
周同学(全西学联文艺体育部成员):别变成小透明。首先参加这些都能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第二,完成相对应的作业;第三,尝试转变自己性格。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最好还是要尝试打开自己,善于沟通和交流,尝试从小组活动中获得更多经验,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逐渐展现自己的价值和实力。
郭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外联部成员):不要过多考虑他人的存在,自己完成自己部分的任务,他们只是NPC。(我的确也是i人)。
姜同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学联):我也是一个i人,刚开始的时候会因为与同学不熟悉、对语言不自信等等选择在teamwork的时候“闭麦”。但是后面我逐渐发现,相比于语言,同学们更关心我们表达的内容。所以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对于材料有足够的了解,就可以大胆“开麦”,表达自己的观点。
喻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这是成长过程中被迫需要习惯的,要勇于挑战而不是逃避困难。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国外的教学模式老师更多会让大家通过团队协作去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展示。刚开始你会觉得恐惧胆怯不自信,但是只要你去融入,同学们一定会带着你一起去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收获知识以外的成长,同学们也会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当你完成第一次teamwork后你一定会非常有成就感的!
高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成员):不建议,可以加入并锻炼自己。
No.6 怎么感觉老师和同学好像都在针对我啊,是因为我是歪果仁吗?
姜同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学联):我遇到的多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是友善的。大多数我们选择留学的海外大学,都有大量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或者本国其他地区的本地学生,所以大家习惯了与不同的背景和文化的同学交流相处。但是,不排除的是,也偶尔运气不好会真的遇到有“歧视”行为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要害怕,及时上报给相关的负责老师。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其实大部分的老师和同学都还是友好的,不要把事情总往坏处想,可以先想想自己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自己确实没有错,可以尝试不要想那么多,专注自我。如果针对确实存在,也不要害怕,及时寻求帮助。
赵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事务部干事):他们只是好奇我们罢了,就像你的学校突然出现一个外国人一样。
喻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不要害怕接触,多交流,即使错了也没有关系。慢慢你就会知道其实没有那么夸张。
林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体育部干事):别想太多,别内耗。
王同学(匈牙利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主席):大概率是多虑了,可能是到新环境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情绪更加敏感。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其实也不是,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候外国老师和同学们用的一些词汇如果我们用中国的思维去理解确实会有歧义。但是你换一个心态去面对,他们或许没有那个意思。而且只要你用心学习,让老师看到你的努力,大部分老师和同学都是友善的。
王成蹊(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很让人难受的是,确实有一部分老师和学生,或者是当地人,因为我身上的某些与生俱来的特征对我区别对待,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的解决方法是,首先要坚强自己的内核,明确我此行目的是为了什么。没必要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要相信毕竟对我公正友好的人那么那么多。其次是学会泄压,别人说什么做什么肯定会对我造成影响,但是我要理解,有些事情是现阶段没办法解决的。面对有些过分的行为,要知道错不在我,更不要因为这些垃圾阻碍自己的脚步。然后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对别人的评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对方说的有一部分道理,自己确实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尽快接纳学习融合。
No.7 感觉课业好难,各种paper、essay根本写不完,没动力、拖延癌,deadline之前疯狂刷夜赶完的成绩又很不理想,怎么才能激励自己一下?
侯同学(芬兰约恩苏学联主席):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划,可以在日程本上记录下不同科目的deadline,时不时提醒自己该完成哪项作业。可以邀请同班同学一起组织小组学习,可以互相监督的同时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这是我也经常遇到的问题!赶deadline一定是每个留学生都会经历的事情,但是通常每个学期的考期都差不多会累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段。我们焦虑没动力是因为把事都拖到一起了,还是要学会提前计划安排,从知道任务开始就把作业拆分开,每个周每个月完成什么计划好,这样到deadline的时候就不会疯狂赶作业。提前计划和心理暗示很重要!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其实早做晚做都得做,是自己的任务就得自己完成,与其最后压成山一堆让自己来不及做,还不如合理地安排完成时间,并给自己设立奖励机制。
程同学(乌克兰中国留学生总会主席):坚持完成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适当奖励自己,促进自己把合理规划,按时完成养成习惯。
宁同学(马来西亚中国学生学生联谊会副主席):分享一个自用的做计划的小方法,可以做“周计划”,而非“日计划”。因为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当天的“日计划”没有完成而失去信心。然而制定“周计划”,即便遇到了一些突发事件,在本周也有其他时间去完成。久而久之就会发现:一周内可以完成很多任务,从而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周同学(全西学联文艺体育部成员):关关难过关关过,想想之前类似的情况,这不也过来了嘛。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分解任务,设定小目标,寻求同伴或导师的支持和监督,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励自己。
姜同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学联):留学很多时候很考验大家的时间管理能力。建议在每个学期开学初认真看一遍课程handbook,提前确认每节课的作业ddl、考试时间和作业考试的要求,并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复习和准备时间。
No.8 临考试前感觉自己压力特别大,经常失眠,总是想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怎么办?
赵珣(阿布扎比中国学联主席):可以试试出去走走,换换心情。
任同学(中国留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可以在睡前喝一杯牛奶或者听一些轻音乐放松心情,也可以出去散散步,做一些有氧运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放松心情。
王同学(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我自己的经验是,这种情况必须撑过去。这种时候问题如果发生的源头没有被解决,所谓的出去散心找人聊天可能效果有限。只好抓紧时间尽自己所能多复习多练习。有时候努力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进步。
周同学(全西学联文艺体育部成员):失眠就去复习,累了一定就能睡着。别让自己有时间去想那些不好的事。
喻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失眠是因为没把握,那就坐下来看书吧,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考前做好复习准备,同时也要劳逸结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调整,可以找朋友进行适当倾诉,让自己暂时脱离考前的紧张氛围。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放松冥想等。同时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物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
程同学(乌克兰中国留学生总会主席):睡觉前尽量放空思绪,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
No.9 成绩一直不怎么理想,虽然努力过了,但还是和自己的预期、父母的预期有不小的差距,怎么办?
李同学(罗马尼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放平心态,自我反思。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成绩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真的努力过了那就够了,总结自己的不足,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并且除了学习,也可以尝试丰富自己的生活,试着在其他领域发光发亮。
罗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外联部成员):坚持总能成功。
林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体育部干事):别灰心,从小目标做起。
任同学(中国留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可以在考试结束后分析一下原因。如果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或者老师,改进学习方法,在争取下次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王同学(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只好抓紧时间,尽自己所能,再做复习再做练习,争取下次更好。或者,暂时接受现在的情况,在之后的努力中向上看向未来看。但是有时候有些事情不是自己努力就能获得好结果的,要看开。人生很短也很长,没必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崩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之后再努力往更高的阶梯爬就是。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1.反思:找出原因或询问老师建议;2.调整学习方法;3.调整心态。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接受自己的努力并寻求成长,与他人沟通期望,寻求支持和指导来制定更合理的目标和策略。
No.10 自己外语不是很好,日常和外国同学没有多少交流,但不是都说出国留学就要多体验不同的文化吗,我要怎么才能交到朋友呢?
隋同学(意大利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在意大利,只要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可以收获朋友。除此以外,在中国的节假日可以向同学们赠送小礼物,例如:月饼、粽子、小挂件等等。礼物无关价格,重在心意。向同学们表达善意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还锻炼了口语,说不定下次还能收到回礼。楼下五金店的爷爷、裁缝店的奶奶、披萨店的叔叔、咖啡厅的小哥……都可以是你的目标。下一个目标:毕业的时候要让一条街的街坊邻居给你送行,留下一张宝贵的人生高光照片。加油吧朋友们!
赵同学(阿布扎比中国学联主席):“菜”就多练,又想交朋友又不说话,怎么可能?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多参加一些学校和学联组织的活动。
王同学(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最基本的是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一切的基础。如果担心自己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自己能不能交到朋友。那就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要能开口;其次做好心理准备,要勇敢和当地人交流,敢开口,开朗大方;然后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认知水平,认识到交朋友是要看缘分的,要懂得筛选,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朋友;再者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会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的人,引导自己的违法犯罪或者接触不良事物的人,不要和他接触。还有自己要有一个认知,交朋友是不看对方国籍的,不是说只有当地人才要积极去和他交流。交朋友是为了自己和对方快乐,不是为了看对方的护照。
任同学(中国留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可以多参加一些学校活动,这样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在交流的过程中先不要担心自己的语言问题,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当你和其他人进行短暂的交流后,会发现语言不是大问题。
罗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外联部成员):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主动和外国友人交谈。
张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宣传部预备干事):出国留学时会体验到不同文化,但并不是所有圈子都需要融入。融入是一种选择,要考虑自身与这些圈子的“三观”是否一致,考虑到融入的需求是什么,是现实需求还是心理需求,不要盲目结交。同时也可以考虑参加学校中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更多练习语言的机会。平时还可以和朋友在周末一起去探店、打卡美食,体验当地生活的同时也促进朋友之间的关系。
姜同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学联):可以从一些对语言要求不高的活动开始,例如:运动、徒步、歌舞表演等。
No.11 出国有段日子了,蛮想家人和朋友的,自己在这边说实话也遇到不少困难,很多时候都感觉蛮孤独的,但总感觉是不是还是不要和他们说的好?
侯同学(芬兰约恩苏学联主席):家人和朋友是站在你背后的“港湾”,有问题或者遇到困难困惑要及时和家里人或朋友反馈,听取他们的建议,也能缓解自己的孤单。
喻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该开口时要开口,家人才是你的“靠山”和“港湾”,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问家人嘛。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1. 定期和家人朋友视频通话或聊天,分享你的生活和感受,让他们知道你的近况。多分享一些积极的经历和成就,让家人朋友感到放心,也让你自己更积极向上;2. 可以适度分享你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但不需要把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倾倒给他们。告诉他们你已经在努力解决,并且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家人朋友的建议和经验有时能提供有用的解决方案,特别是他们对你非常了解,能够给出适合你的建议。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和方式,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困境,获得理解和支持,但也要注意平衡分享的内容。
郭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外联部成员):这要看家人和朋友的个性。有些人觉得诉苦是信任的表现,有些人不喜欢被灌注负能量。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可以进行适当的倾诉,相信家人朋友们愿意倾听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自我进行调理,慢慢适应新的生活。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远在异国他乡,父母肯定是担心的。有时候有压力和困难是正常的,如果可以自己解决先尝试自己去解决,或者找身边的朋友帮忙。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和家里说。因为不管我们长多大离父母多远,家人永远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
张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宣传部预备干事):在留学期间,我们会接触到新的观念和思想,可能很多人会感觉与父母沟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主动分享一些新鲜的所见所闻与感受,也让家人觉得对于我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是有参与感的。比如有的时候我会跟家人分享一些关于我在学校或者生活中遇到的趣事及所见所感。但是在我遇到一些我认为他们无法get到的点时,我会选择跟朋友倾诉。不论是选择与家人还是朋友倾诉都是可以的,调整好心态,相信自己就好。
No.12 文化差异这东西好像还挺麻烦的,在国外时不时能看到一些我不太能理解的文化现象,有些甚至让我感到很不舒服,怎么办?
李同学(罗马尼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公室主任):不要理会,或许不理解但不妨碍保持尊重。
赵同学(阿布扎比中国学联主席):要尊重国外的风俗习惯,这是人家国家的传统,要保持尊重。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1.保持开放心态:理解差异,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背景,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的行为和习惯。尽量避免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去判断或评判其他文化的现象;2. 尊重差异:即使有些文化现象让你不舒服,也要尽量保持尊重。尊重他人的文化和习惯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尝试找到自己文化与当地文化之间的共鸣点,这有助于减少文化冲突和不适感。
任同学(中国留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去帮忙消除这些偏见和误解。如果没有办法,那就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带动身边的人,改变他们对文化的误解。
罗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外联部成员):尊重他国文化是基础。尝试理解或不关注、回避,做好自己。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去接受和理解文化的差异性,这个世界本就是多元化的,我们慢慢适应就好了。存在即合理。
张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宣传部预备干事):首先我认为存在文化差异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刚出国的时候我也会有一些不适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需要与当地人接触与联系,所以我认为要先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其次可以适当选择与身边同学结交和交流,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倾听他们的文化与习俗。每一个文化都有本身的优缺点和独特性,总是固守自身的文化观念会使自己很难融入一个全新环境。勇于尝试新的体验和了解新文化,或许会让留学生活多姿多彩。
郭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外联部成员):不舒服就说出来,不然会让自己一直不舒服。
No.13 因为文化差异,对于某一件事物我和我的同学/室友/寄宿家庭监护人理解有分歧,还产生了不小的矛盾,怎么办?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1.在面对矛盾时,尽量保持冷静,不要让情绪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容易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情绪激动,建议暂停讨论,等双方情绪平复后再继续沟通;2.倾听别人的诉求,用平和的语气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避免使用责备或攻击性的语言;3. 如果分歧难以解决,可以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如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或其他中立的朋友,他们可以提供调解和支持。
任同学(中国留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在发生误解和分歧时,最重要的是进行沟通。首先可以先向对方解释,并且倾听对方的想法,从而化解矛盾。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坐下来好好聊聊,把问题说开了其实都没多大的事。外国人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其实他们气头上情绪很大,但是冷静下来都可以好好沟通的。
郭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外联部成员):首先想清楚,这个矛盾对自己核心利益有影响吗?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尝试与对方进行沟通,看是否能弱化分歧。如果矛盾不可消除,避免和同学在这方面上的交流,寻求帮助换室友/寄宿家庭监护人。
赵同学(阿布扎比中国学联主席):尽量全面列出担心问题,一一列出来,逐一寻找解决办法。
李同学(罗马尼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公室主任):积极处理和沟通。
王同学(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日本的话可能可以理解为自己的研究室指导教员。首先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个人权益。不要硬刚,循序渐进表达自己的思考方式。如果对方不理解,就求同存异,只要不触及自己的核心利益,让着他听他说由他做就是。也可以寻求当地大使馆教育处老师的疏导和帮助,学校内部的相谈窗口也可以试试。
No.14 在我身上发生了不太好的事情,可我不知道该不该或者怎样表达出来,造成我一直感觉很压抑,我应该怎样寻求帮助和支持呢?
侯同学(芬兰约恩苏学联主席):可以考虑和支持自己的家人或者信赖的朋友沟通。当然也可以选择和学校心理健康部门或者当地医疗心理健康部门联络,他们会帮你保守你所诉说的所有的信息,也会给你最专业的解答和帮助。
赵同学(阿布扎比中国学联主席):可以寻找身边同学和老师朋友的帮助,也可联系学联和使。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1.找到信任的人说出你的困扰和感受;2.尝试通过写日记、绘画或其他创造性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有助于释放内心的压抑情绪,帮助你理清思路。
喻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及时沟通、及时表达,越早越好。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如果自己无法自我和解,需要说出来的,找一个朋友倾诉或者自己写日记把心情记录下来会好很多。千万不要在内耗的死循环里待太久,这非常消耗精力。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慢慢调整让自己好起来。有时候特别压抑让自己一个人痛痛快快哭一场也是可以的,释放完会好很多。
郭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外联部成员):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帮助。
姜同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学联):取决于事情的性质是什么。如果在留学生活中有任何人或事让你感觉不舒服、不知道如何解决,比如他人对你的身心造成了伤害,都可以联系学校的老师或者我国驻当地使领馆的工作人员,选择一个你最信任的人与ta倾诉,寻求帮助。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寻求专业心理健康支持,如心理咨询师或辅导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寻求帮助和支持,也可以与亲友分享感受。
No.15 其他你认为比较重要的、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心理困惑及对策
隋同学(意大利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根据我们以往的工作情况总结,同学们心理问题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大部分有以下几点: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等。我们会定期不定期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例如: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2.定期举办学术交流会;3.鼓励同学们参加学联举办的社交活动,认识新的朋友。除此以外,我们更关注对学联干部相关技能的培训,确保在学联干部在一线被学生求助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引导和干预。
任同学(中国留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可以培养自己的某个爱好,比如画画、弹钢琴、运动等。在心情比较不好的时候,这些爱好可以帮助自己分散注意力。
王同学(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首先,遇到没遇到困难,都要时常和家里信任的人保持联系。我们大部分人,凭借自己一个人的能量是不足以完全支撑自己的。给自己“洗脑”,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事情找家长找老师找朋友,大不了从头来过。总之自己的生命健康不要受到侵害,财产个人信息尽量保护,其他的都是身外之物,不重要。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安全第一,平安留学是最重要的。其次大部分同学到了国外少了约束会变得不那么自律,这是普遍问题,需要自我克服。
高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成员):面对学业压力不要抵触,积极解决问题,冷静面对,思虑周全。
喻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刚来留学的学生容易产生抑郁、无助、孤独等负面情绪,脱离了父母、老师,他们会很不习惯,希望平时学校老师、同学、家长、朋友、室友等,能多多注意学生们的情绪和心理问题,有需要帮助时能够及时帮助到他们。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寻求社交支持和建立人际关系网络,学会应对挑战和压力的有效方式。
李同学(罗马尼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公室主任):情绪低落时干点自己开心的事情比如买买买~~
为了准备这次“5·25”心理健康日的内容,我们向留学人员提出了上述问题,大家回复的热情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让我们深受感动。无论是“条理分明”的,还是“耿直可爱”的,亦或“简洁到位”的,每一个回答背后都是一份来自学长学姐们的真诚。关于留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其实学长学姐们分享最多的一点就是“自我和解”,这种和解并不是“躺平”“开摆”,要看开放下的是不必要的内耗,决不能放下的是对自己的信心。“5·25”“我爱我”,相信会变得更好,相信下一刻的你永远地超越了上一刻的自己。最后为你送上来自学长学姐们的祝福~
侯同学(芬兰约恩苏学联主席):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开始不适应当地生活/文化/语言等是每一个留学生小伙伴都经历过的事情,不要给自己太多的负担。遇到问题及时找自己信赖的家人和朋友沟通,如果觉得难以启齿也可以选择和本地的心理健康机构或者大学心理健康部门联络,他们会给你最专业的解答。
赵同学(阿布扎比中国学联主席):我想引用清北洋水师管带刘步蟾留学前写下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来。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李同学(罗马尼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办公室主任):祝大家每天都阳光满溢。
李同学(塞尔维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愿你以渺小启程,以伟大结束。
程同学(乌克兰中国留学生总会主席):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业顺利,学有所成!
任同学(留白学生联合会学习部副主席):追光的人终会万丈光芒,路漫漫其修远兮,祝大家学有所成,平安幸福。
林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体育部干事):祝大家每一天都开心!
王同学(全日本学友会法律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中心部长,事务局成员):一切平安,一切顺利,一切如意。
宁同学(马来西亚中国学生学生联谊会副主席):祝留学生们可以在留学之旅中平安健康、学有所成、广结善缘,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罗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外联部成员):坚定信心,勇毅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同学(保加利亚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一起加油留学生朋友们!现在走的每一步都算数的,将来的我们一定会闪闪发光!
周同学(全西学联文艺体育部成员):关关难过关关过!
张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宣传部预备干事):祝大家无忧无虑,学有所成!
高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成员):不惧现在,不畏将来!
喻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强国有你!
韩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事务部干事):无论身在何处,勇敢去做,坚持不懈,辉煌的未来由你亲手创造。
赵同学(中国留俄学生总会秘书处成员):大家只身一人不远万里来到陌生的国家学习和生活,已经是非常棒了,希望大家都能学有所成,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郭同学(圣彼得堡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外联部成员):加油,路漫漫其修远兮。
姜同学(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学联):留学生活将会是一段很精彩的经历,用心感受吧!未来可期!
我们向学长学姐们咨询的问题,或许没能完全覆盖到你的困惑,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请给自己正向的激励,尝试多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结识良师益友。心情低谷时可以做些喜欢的事,听听“白噪音”舒缓压力或者干脆放空自己,也要记得多和家人朋友沟通,参与当地中国学联开展的活动,必要时向可靠的人或组织寻求帮助。如果确实感到内心极度不适,也请试着理解自己,并在你感觉方便的时候咨询专业人士或机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