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茜和同学、老师合照。图/受访者提供
科威特大学行政楼与会议厅。图/受访者提供
在波斯湾的碧波之畔,科威特国(以下简称“科威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阿拉伯半岛的金色沙漠之中。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海上驿站,是昔日珍珠贸易的繁华重镇。如今,它以“石油王国”之名屹立于世界,滚滚流淌的黑金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在时代的洪流中,中科友谊跨越千年、历久弥新:从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到成为最早和新中国建交的海湾阿拉伯国家,再到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携手前行,中国已成为科威特最大的贸易伙伴。
廖美茜本科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阿拉伯语专业,凭借着优异的专业成绩,她成功在大三申请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互换奖学金,前往科威特大学,开启自己难忘的“小科游学记”。
遇见阿语:苦乐相伴,无悔选择
作为联合国六大官方语言之一,阿拉伯语在世界范围内有近4亿的母语使用者。廖美茜与阿语的结缘始于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怀揣着对语言学习的一腔热忱,她义无反顾地将广外阿拉伯语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如愿踏上了阿语的学习之路。
学习被誉为“世界上最难学语言”之一的阿拉伯语并非易事,廖美茜的“升级打怪”之路注定充满了艰难挑战。首先便是从右向左的书写系统,对已经习惯了从左向右书写、阅读的初学者造成了不小的困扰。除此之外,复杂多变的动词名词阴阳性、人称变化和语法规则,也增大了学习者的记忆难度,“光是一个动词,人称的变化就有14种,你需要根据不同的性数进行灵活转换。”对廖美茜来说,最难的当属弹舌的发音:“阿语有很多音需要喉音和咽音,这些发音的部位会比较深,所以相对比较难学。”面对种种难关,廖美茜也曾想过放弃和转专业,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她也逐渐发现了阿语的趣味,积累了属于自己的学习“妙招”,最终战胜困难、收获颇丰。
廖美茜分享道,在学习阿语的过程中,特别需要重视朗读和背诵的功效。“在学习的初期,朗诵不仅可以帮助你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还能提升语感,对听力也大有裨益。在后期学习上,除了课本上的文章,还可以选取一些新闻素材或者是书籍进行阅读,每日一读,贵在坚持。”
学在科威特:步履不停,收获盈怀
廖美茜留学的科威特大学是科威特第一所公立大学,也是该国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之一,其坐落于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市,拥有多个校区。科威特历来以其相对安全的环境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著称,或许是因为有限的国土面积,科威特的大部分生活用品和食品都高度依赖进口,远距离运输使得物价高居不下,1:23的汇率更是令人始料未及。好在留基委和高校都会下发生活补贴,廖美茜告诉记者,留基委每个月会下发1300美元的生活经费,而学校也会给予100第纳尔(注:科威特货币单位)的补贴,相当于300多美元。
廖美茜在科威特大学的学习主要分为3个学期。在前两个学期中学生们主要聚焦于精读学习,夯实语言基本功。在最后一个学期中,还会引入历史和文学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和能力。据悉,科威特大学在学生入学之初会进行语言能力测试,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编入不同班级,实行针对性教学。
阿拉伯语国家的另一大显著特征就是其多变的口语体系,这也成为了廖美茜在科威特的留学生涯中的最大挑战之一。虽然阿拉伯世界已经形成了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但是日常生活中却鲜有人使用,各地区居民依旧使用本地方言来进行交流表达,这就给廖美茜的听力和口语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此前在国内学习的为标准阿拉伯语,晦涩难懂的科威特方言着实让廖美茜感到棘手,“沟通多少会有点障碍,但是我觉得应该要出去多结交朋友,然后胆子要大一点,要敢于多开口说。”
心在科威特:相知相交,并肩同行
自古以来,科威特作为阿拉伯半岛重要的贸易港口,与远在东方的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生生不息。进入新时代,中科两国协作深化、交流密切,写下崭新的故事篇章。2023年9月,科威特中国文化中心投入试运营,这是海湾地区第一家中国文化中心。中心自运营以来,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发展故事等方面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进一步筑牢了中阿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在廖美茜所在的班级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他们相聚在科威特大学,共同学习阿拉伯语。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们相聚在一起,碰撞出文化交融的火花。令廖美茜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一次课堂展示中,她向全班介绍旗袍这一中国传统服饰。“这是我第一次用阿语向别人介绍中国的传统服饰,因此还是挺紧张的。但是又希望向大家介绍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我就花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去准备。”最终她凭借着充足的准备和翔实的资料圆满完成了任务,这份独特的经历也成就了一段宝贵的回忆。
留学期间,廖美茜结识了不少科威特朋友,“从表面来看,你可能会觉得他们有些冷漠、让人难以接近,但是如果你真正熟悉了他们,会发现他们其实都特别大方,对中国人也特别热情。”她说。同时,在与科威特朋友交流的过程中,廖美茜也发现他们许多人对中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误解,“他们了解中国,大多是通过网络、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和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受到西方一些严重诋毁、歪曲中国言论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认知上的误区。”每当这时,廖美茜都会积极向他们指出错误,告诉他们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并热情邀请科威特朋友们有机会前往中国切身参观感受。“我们一直都和他们说,你在网上浏览不如实地前往中国进行了解,这样你们才会真正感受到,真实的中国和网上那些言论所描述的一点都不一样。”
尽管存在一定的认知误解,但是中科发展的光明前景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廖美茜说,科威特友人们坚信中科之间拥有一个明朗的未来,中科之间相知相交、共谋发展的康庄大道终会越走越宽,“这是我们与‘海湾明珠’的中国约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