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教育格局的变革和中国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留学与海归就业趋势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启德教育日前发布的《2025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2024-2025学年,中国留学生总数预计达到85.6万人,同比增长8.3%,但增长模式已从过去的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热点快报》显示,2025年新兴产业人才缺口预计达1200万,其中高端装备制造(缺口280万)、新一代信息技术(260万)、生物医药(190万)位列前三,这三大领域对海归人才的吸纳占比已达同类岗位的35%—42%。
留学人数持续增长多元化趋势显著
根据《2025中国留学白皮书》的数据,2024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历史新高,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留学目的地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传统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外,德国、日本、新加坡等非英语国家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尤其是德国,因其高质量的教育和低廉的学费,成为中国学生的热门选择。
同时,高考成绩国际化成为一大显著趋势。越来越多的海外高校认可中国高考成绩,英国40多所大学(包括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等)、澳大利亚20多所大学、加拿大和法国所有大学均认可中国高考成绩,高考成绩达到满分70%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德国任何一所大学。此外,中国港澳地区大学也均认可内地高考成绩,随着香港高校扩招内地学生,内地学生还能通过香港高考课程DSE申请香港本地大学,且DSE成绩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全球范围的院校得到广泛认可。
在申请海外本科课程方面,途径更加多元化,除了高考或高中成绩直接申请,还包括国际课程成绩申请、预科课程或国际大一课程申请等。使用国际课程成绩直申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学本科,A—Level和IB成绩仍然是主流条件,而AP课程则是美国大学的先修课程。并且,国际课程直申本科占比逐年上升,以英国为例,英国本科直申的比例从2019年的46.6%显著上升至2020年的69.3%,并在2024年达到72.8%。
不同阶段学术成绩要求与院校背景差异
从启德留学2022—2024年客户服务数据来看,不同阶段和不同院校对学术成绩的要求各有特点。
在本科阶段,申请美国USNews前50名校和加拿大医博类及综合类名校的学生中,GPA高分段(86分及以上)的占比分别达到64.91%和51.41%;英国QS前100名校(50.94%)和德国TU9/精英大学(63.30%)的录取学生则以GPA中高分段(80—85分)为主;澳大利亚八大高校的录取学生中,GPA中高分段(80—85分,47.35%)和低分段(75分以下,24.33%)的占比均较高。这些海外名校录取学生的雅思成绩主要集中在6—6.5分之间。
在硕士阶段,美国USNews前50名校的硕士录取学生中,GPA高分段(86分及以上)的占比达到54.41%;加拿大医博类及综合类名校的硕士录取学生中,GPA高分段(86分及以上)和中高分段(80—85分)的占比分别为36.67%和37.19%;英国QS前100名校(42.84%)和德国TU9/精英大学(45.87%)的硕士录取学生则以GPA中高分段(80—85分)为主。海外名校硕士阶段的录取学生中,雅思成绩主要集中在6.5—7分之间。对于GMAT成绩,美国USNews前50名校几乎将650分以上作为标配(84.12%);加拿大医博类及综合类名校同样重视GMAT高分段(650分以上),但占比(76.23%)略低于美国;中国香港八大虽然GMAT高分段(650分及以上)占比较高,但仍有25.74%的中高分段(550—649分)申请者被录取。
同时,不同院校背景在申请海外名校时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在美国USNews前50名校的硕士录取学生中,来自中国211/985院校的学生占比从2022年的27.31%上升至2024年的34.44%,表明美国名校对中国名校学生的偏好有所增加。而英国QS前100名校的硕士录取学生中,双非院校背景的学生占比从2022年的41.44%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56.21%,这可能与英国脱欧后扩招国际学生的政策有关。
专业选择:计算机领跑,新能源受关注
白皮书显示,如今,学生和家长更注重留学的实用性和回报率,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与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专业,并希望通过留学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全球化视野,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
在留学申请学科方面,理工科占据绝对优势,商科稳居第二,人文社科位列第三。其中,计算机专业在本科、硕士和博士申请阶段均位居首位,凸显了全球科技行业对技术人才的持续需求。本科和硕士阶段的专业选择更偏向应用型领域,如金融和市场营销,而博士阶段则更倾向于基础研究型学科,如生物科学、物理学与天文学。值得注意的是,机械与能源工程进入了博士申请前五专业,这与新能源技术(如氢能、核聚变)研究备受关注密切相关。在英国本科申请中,职业导向型专业(如会计与金融)领先,而在硕士申请中,计算机的热度显著提升(申请占比从2022年的7.60%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9.38%)。
在中国香港本科申请中,计算机(12.27%)、工商管理和金融位列前三,而在硕士阶段,计算机(12.12%)仍然是首选专业。在新加坡的硕士申请中,计算机、经济学和金融表现突出,尤其是计算机占比达到14.45%。
留学目的地选择:香港升温,欧亚受青睐
启德教育2025年调研数据显示,得益于稳定的社会环境、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地理位置优势、签证便利以及人才引进计划,中国香港成为中国内地学生意向中的第二大热门留学目的地;而由于科技与金融产业的显著优势,新加坡也上升至第五名。
在留学目的地选择因素中,教育质量和就业前景最受关注;留学费用的关注度从2021年的第7位升至2025年的第6位;经济实力的重要性也在持续增强,从2021年的第10位升至2025年的第8位。这说明学生和家庭在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可行性和长期回报。因此,性价比更高的欧亚地区留学受到了更多关注。以马来西亚为例,院校选择非常多元化,马来西亚拥有5所2025QS前200的公立院校,其中马来亚大学位列第60位;澳洲、英国的多所名校也在马来西亚开设了分校,学生毕业后由本部授予学位,如QS排名37的莫纳什大学、QS排名80的南安普顿大学。
新兴产业崛起重塑海归就业图景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5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人才热点快报》显示,低空经济、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人才供需趋势旺盛,正成为吸纳高质量就业的“新引擎”。
调研显示,76%的科创板上市公司将“海外核心技术经验”列为招聘首要条件;58%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为海归在跨文化协作和创新思维上优势明显。
去年还被称为“未来产业”的低空经济,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新兴产业的代表。低空经济加速无人机产业发展,我国无人机在飞控技术、智能化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同时,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已广泛应用于物流配送、安防监控等多个领域。数据显示,2025年2月,无人机工程师、无人机组装测试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较快,人才需求旺盛;在薪资待遇方面,无人机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较为突出。
近年来,生物制造领域取得快速进展,尤其在微生物合成用于绿色化工和药物研发、增材制造技术用于个性化医疗植入物的生产、生物材料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表现突出,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人才的需求增长。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2月,制药工程师、药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工程师招聘职位有较大增长。
此外,具身智能行业人才供需两端双增长。具身智能是指智能系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利用身体的感知和运动能力来实现学习和推理的能力。具身智能强调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因此相关职业多与机器人有关联。
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优厚薪资待遇吸引了许多人才投入具身智能领域,例如机器人算法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工业机器人工程师等岗位招聘需求加大,求职人数增速明显,机器人算法工程师平均招聘月薪超2万元。
近年来,随着各地关于6G的布局开启,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安全防护,这为电信网络工程师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2月,核心网工程师、基站工程师等岗位的招聘数同比增速达四成以上。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为抢占人才优势,企业纷纷提高薪资水平。一组招聘数据显示,2025年初,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招聘岗位不仅增多,平均招聘月薪2万元以上,求职人数同比增速也呈现井喷式增长,涨200%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趋势愈发明显,该产业蓬勃发展。具体到求职端,充电桩设计岗、汽车机械工程师、动力系统工程师等岗位对人才吸引力强。从薪资待遇看,动力系统工程师、底盘工程师、车身/造型设计师的平均招聘月薪较高。
芯片、大数据技术推动了数字产业化的发展,人才需求上涨。数据显示,芯片领域的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等岗位求职人数增速较快。大数据领域,数据架构师、数据库开发、数据挖掘等职位平均月薪可观。
在专业选择上,建议留学生建立“技术+场景”双维评估体系,比如选择“人工智能+医疗影像”比单一AI专业就业宽度提升4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留学将继续成为中国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和职业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更加理性地规划留学路径,留学价值评估正在从“学历溢价”转向“能力贴现”,海归人才要在全球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之间建立动态平衡。留学将不仅是“走出去”的过程,更是“带回来”的机遇,唯有将个人成长轨迹与国家发展脉动同频共振,才能在国际人才竞争的宏大叙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