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留学季,诈骗陷阱就像隐藏的暗礁,等待毫无防备的学生和家长“触礁”。换汇诈骗、冒充公检法机关声称学生涉案需要缴保释金,谎称留学国家政府需要审查资产……北京警方梳理了三类为海外留学生“量身定制”的骗局,提醒留学生及家人提高警惕。
在英国留学的张某因急需兑换英镑缴纳学费,便在留学生群里发布了求助信息。很快,群里有人回复称能通过特殊渠道快速兑换,张某随即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对方要求张某先转账,再将英镑转到张某账户。在各种“话术”诱导下,张某多次转账累计达58万元,却一直没有收到英镑,方知被骗。
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被骗也屡见不鲜。李某接到自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李某涉案,要求其尽快向公安局投案并配合调查。随后,电话转至“国内某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对方告知李某涉及一起重大跨国洗钱案件,正被美国警方通缉,需要缴纳保释金才可避免被采取强制措施。惊慌失措的李某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向对方转账达173万元,之后便再无法联系上对方了。
无独有偶。吴某接到自称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警方办案查获的护照中发现了吴某的护照,怀疑吴某涉及犯罪,后将电话转接至所谓的国内公安机关。对方线上提供了虚假法律文书,称经过调查虽已排除吴某涉案嫌疑,但留学国家政府需要重新审查资产和存款证明,诱导吴某联系在国内的家人,让家人向指定账户转账。转账完成后,对方便将吴某拉黑。
警方提醒
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社交软件要求转账、缴纳“保证金”“保释金”,也不会以“涉案”为由索要银行账户信息。
海外留学生接到类似电话或信息,应立即挂断并通过使领馆官网、国内公安机关官方渠道核实。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