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来华 > 正文
唱豫剧、说河南话......这群来豫留学生真中!
发布时间: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大河网

  为推动在豫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学生对河南和中华文明的深入了解,进一步促进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5月31日至6月1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协办,郑州西亚斯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高校来华留学联盟联合承办的河南省首届“魅力汉语,‘豫’你同行”来华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在郑州西亚斯学院举行。比赛共决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61名,评出最佳才艺奖2名、最佳语言表达奖2名、最佳风采奖2名。

河南省首届“魅力汉语,‘豫’你同行”来华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举行

  比赛设置初赛、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主题演讲、现场问答及中华才艺展示环节。初赛由各院校自行组织,省内29所院校中来自59个国家的770名来华留学生踊跃参与。其中,来自29个国家的69名来华留学生成功入围预赛,用熟练的中文讲述了对“魅力汉语,‘豫’你同行”主题的理解,并通过唱歌、舞蹈、书法、作画、乐器演奏、脱口秀等表演,诠释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比赛现场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韩国、马来西亚、越南、坦桑尼亚、伊朗、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等7个国家的8名来华留学生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奉献了一场极具专业性和观赏性的赛事。选手中文流利、才艺精湛,融入了汉服、古筝、豫剧、河南方言、中文歌曲等文化元素,分享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红旗渠精神等的理解与认同,讲述了真实立体、生动可爱、内涵丰富的河南故事,比赛氛围热烈、精彩纷呈,获得了现场1000余名中外观众的阵阵喝彩。

  比赛期间,参赛来华留学生参与了郑州西亚斯学院访校日花车巡游活动,观看了军乐团表演、庆典演出。

  首届“魅力汉语,‘豫’你同行”来华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的举办,生动展示了我省来华留学教育成果,搭建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平台,进一步丰富了“留学河南”品牌建设内涵。

  1.马达加斯加刘黄河:唱响豫剧就是读懂河南

  “豫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开封市。学习豫剧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许多挑战,但是更让我了解了许多关于浪漫、忠诚和正义的故事,豫剧让我读懂了河南人民的勇敢、忠义和坚韧。”刘黄河认为唱响豫剧就是读懂河南。她相信通过学习和传承豫剧,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河南,更深刻地体会中国文化。演讲比赛舞台上的刘黄河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演唱豫剧时,举手投足间展现出与生俱来的豫剧天赋。“这不是我第一次登台演唱豫剧,却是我第一次参加中文演讲比赛。这次比赛我获得了二等奖,这将激励我日后更好地学习中文、唱好豫剧。”刘黄河坦言道,她想成为一名跨越国界的豫剧使者,把豫剧带到世界舞台。

刘黄河(右)

刘黄河在比赛现场

  2.韩国小伙儿金正贤:世界那么大,河南是我家

  每逢佳节,留学生心中的思乡之情似乎更加浓烈,在异国他乡,佳节更是一种家的呼唤和记忆的回响,金正贤也不例外:“每逢佳节倍思亲。过年时,看着身边的同学、朋友纷纷回家和家人团聚,我对家的思念也越来越浓。”在金正贤眼中,春节是中国最喜庆、热闹的节日,这时,他心中也会涌动出对远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有一年春节时,邻居阿姨来敲门,邀请金正贤去她家过年。金正贤笑着婉拒,怕自己给阿姨添麻烦。阿姨却笑着说‘不麻烦,多双筷子的事儿’。”金正贤说,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中国味儿”的年夜饭。“我们围坐在满桌的家常菜旁,说说笑笑,那一瞬间,邻居阿姨的热情和关爱驱散了独在异乡的孤独,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他说。“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生活中,我和邻居们彼此关心,相处融洽。此心安处是吾乡,河南给了我家的感觉。”金正贤希望未来他能成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分享在河南的所见所闻,讲述亲身经历的河南故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努力发挥来华留学生的光和热。

特等奖获得者金正贤

金正贤(中)

  3.越南姑娘杨玉琼:想用歌声表达对中国的热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没有学过汉语,但中文歌曲的美妙旋律让杨玉琼深深着迷,她开始尝试着用拼音学唱。通过学习中文歌曲,杨玉琼不仅学会了中文,还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慢慢地,她开始看中国电影、读中文书。对中国了解得越多杨玉琼就越发喜欢这个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国家。2023年9月,杨玉琼终于如愿以偿地踏上了中国这片土地,作为来自越南的交换生,她要在河南开始为期一年多的学习生活。

  一转眼,来河南学习的时间已有半年,杨玉琼的中文愈发流畅正宗。这次演讲比赛,杨玉琼也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标准流利的发音斩获了河南省首届“魅力汉语,‘豫’你同行”来华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一等奖。今年12月,杨玉琼就要离开中国返回越南,她说:“在河南的这段时间,我交到了很多中国朋友,这段生活和学习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的珍贵记忆。”未来,她不会放松对汉语的学习,因为她相信学习汉语会让她结识更多朋友,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我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 出于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深深的热爱,杨玉琼想把五千年璀璨的东方文化传播到世界上更远的地方。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融,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

比赛现场,杨玉琼演唱歌曲《起风了》

杨玉琼在洛阳

  4.河南人为什么爱说“中”?科特迪瓦留学生找到了答案

  李世满目前在河南科技大学学习临床医学,在学校里也会接触到中医的相关课程。说起中医,李世满兴致满满,“我最感兴趣的就是针灸,因为我觉得针灸的效果非常好,见效非常快。我也体验过好多次,因为我经常锻炼,有的时候崴到脚踝就会去找他们,因为我的老师们都是针灸专家,经验很丰富”。

  在河南生活的这五年里,李世满受到河南方言文化的熏陶,如今已经能用河南话和同学打趣了。“为什么河南人喜欢说‘中’呢?原来是因为河南不仅仅是位置很‘中’,处在中国版图最中间的中原地区,而且河南在历史上也很‘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河南人的‘中’,是对生活的肯定,是对未来的期许,看起来很朴实无华,但其实是满满的文化自信。”李世满说。“如果顺利的话,本科毕业后,我还想要去郑大一附院读研,在中国继续深造,投身医学事业发展。”谈起对于未来的规划,李世满充满了憧憬。

李世满荣获二等奖

即兴问答环节

  5.马来西亚女孩儿这样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天下一家”

  为了真正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一家”的内涵,林溢慈选择用脚步丈量世界,于是第一站,她来到了非洲。本以为非洲有着与中国、马来西亚完全不同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没想到来到这里,却给了林溢慈一连串惊喜。“在这里,完全没有独在异乡的感觉。”林溢慈说,“饮食上,来这里吃的第一顿饭是在中国餐厅里吃的饺子,菜单上的文字是汉字,老板和我交流说的也是汉语;穿着上,我看到街上一些坦桑尼亚人身穿印有‘华人青年’汉字的服装;出行方式最令我震撼,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带有‘中国铁路’标识的火车驶过。”

  这时她了解到,中国近几年不断为非洲提供基础设施援助,帮助非洲建设了一批公路、铁路、机场、港口,蒙内铁路、下凯富峡水电站、莱基深水港……在非洲,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均由中国企业建成。从重大标志性项目,到“小而美”的民生类项目,中国企业与非洲人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这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林溢慈表示,无数“中国制造”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在中国生活,幸福感很强。谈及自己的职业规划,林溢慈表示未来希望可以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做一名中文教师。正如《同爱同在》歌词中所写:“我们同拥有一个家,心相融爱相加,纵天涯隔不开牵挂。”对于未来,林溢慈满怀期待,“我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奉献自己青春的力量,共同实现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林溢慈在比赛现场

林溢慈讲述自己在非洲的见闻

  6.伊朗留学生埃米尔:空手道拉近了我和河南距离

  就读于郑州西亚斯学院的埃米尔是一名大四学生,学习空手道已有十八年。目前,他已经做好了把空手道作为一生事业的准备。由于空手道与中国拳法的渊源,埃米尔始终对中国怀有深切的向往。来到河南后,他与空手道的故事还在续写。“2020年,我来到郑州西亚斯学院学习体育教育和中文,在这儿的四年里,我的汉语越来越好,我的空手道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最重要的是我对河南的了解越来越多。”跟随队友辗转训练和比赛的日子里,埃米尔的足迹行经河南多个城市,也到访过山西、广东、浙江等地。对于他来说,郑州所代表的意义远不止是一个生活过的城市,而是他想要继续扎根的地方,他说:“我在这儿得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成了河南省空手道队的特聘外籍教练,未来我也会继续留在河南。”

  2022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冠军、2023年全国空手道锦标赛亚军、2023年杭州亚运会空手道金牌……埃米尔所带领的队伍硕果累累。一路走来,埃米尔不仅与队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切的认同,尤其是在获奖时刻。“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国歌响彻会场的时候,我的内心都充满了骄傲。”正因如此,埃米尔心中有了一个更大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奥运会比赛。我相信在中国、在河南,我一定会实现我的梦想。”

埃米尔

埃米尔荣获二等奖

  7.通过豫剧可以学汉语?这位坦桑尼亚姑娘给出了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学习汉语的方式,我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习豫剧。通过豫剧,我不仅听到了许多中国故事,也学到了许多成语。”来到河南后,为了练习汉语,林诗开始学习豫剧,没想到自己真的被这种充满魅力的艺术深深吸引了。除了通过豫剧学习汉语,林诗还采用顺口溜法、组字法以及歌唱法等多种方式学习汉语。“木字进门正清闲,日字进门坐中间,才字进门紧闭眼,耳字进门听新闻,口字进门问为啥……”林诗说这是自己最初学习汉字的方法,通过顺口溜的方式把汉字记忆趣味化。

  林诗在比赛中演讲的题目是《撇捺飞扬中国字,魅力汉字“豫”我同行》,正是这一个个撇捺飞扬的中国字,让无数海外青年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在这古老的汉字中,他们不仅看到了艺术的美,更感受到了“美美与共”的中国精神。这些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文化的载体,传承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通过学习汉字,他们与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厚的联系,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理解贡献了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林诗在比赛现场

林诗在学校表演豫剧选段

  8.马来西亚姑娘黄恩婷:古汉语的浪漫总能打动我

  2017年来到中国,2021年来到河南,目前在郑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就读的马来西亚女孩黄恩婷(Jovita Wong Yan Ting ),在河南省首届“魅力汉语,‘豫’你同行”来华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决赛中,为大家讲述了她和“古代汉语”的“爱恨纠葛”。“起初,我一直觉得我的汉语水平很不错,至少我身边的同学都是这么评价的,直到我接触到了‘古代汉语’这门课,才知道,原来我以为的、真的只是我以为的!”黄恩婷在演讲中说。“这门课上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对我来说就像一门全新的外语,我既看不懂,也听不懂,这让我备受打击。”可是渐渐地,黄恩婷发现了古代汉语的独特魅力。“后来慢慢发现,古代汉语是多么浪漫啊!”黄恩婷感叹道。“中国人说‘爱’,就是爱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爱到‘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此生此世还不够?那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黄恩婷表示,在中国生活的这几年,学习的不仅是汉语这门语言,更是在了解这个充满活力的国家。谈及自己的职业规划,她告诉记者,起初想要留在中国,但是又想要把汉语这个自己热爱的语言传播出去,所以未来可能会回马来西亚或者去其他国家教授中文。“我希望能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分享给更多人,让他们也了解一个真正的中国。”黄恩婷说。

黄恩婷(前排左五)

黄恩婷(前排左一)荣获一等奖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