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 > 正文
山东:青岛1至10月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3.66万人
发布时间: 来源: 青岛日报

  近年来,青岛市将青年人才集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做好引、育、留“三篇文章”,今年1至10月份,青岛市引进首次来青青年人才13.66万人,同比增长19.7%。其中,博士1034人,同比增长6%。青年人才与青春之岛不断奏响“青青”相惜和弦,书写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故事。

  “走出去”引才,诚邀全球英才来青就业实习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围绕海内外知名高校、省内重点高校、在青高校三个圈层,青岛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的方式积极引进各类青年人才,加速推动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与城市创新创造活力相互激荡、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9月底,市人社部门“组团”南下上海,在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连续举办了三场“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开展人才与岗位的双选。活动期间,青岛黄海学院“收获满满”。“仅现场就收到了107份简历”,学院负责人才招聘的工作人员张延军表示,以往的“单兵作战”,推介效果和传播范围都十分有限,引才效果总是差强人意,“现在政府把资源集中起来组织赴外引才,群策群力,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伯乐’和‘千里马’都有了更多选择空间。”

  据了解,今年1至10月份,青岛市累计组织7322家(次)单位举办240余场次校园引才活动,发布人才岗位30余万个,累计收取简历15.2万份。

  产才融合是青岛引才纳智中的“关键一招”。今年8月举办的第十届“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中,近百所国内外重点知名高校1000余名博士生齐聚一堂,分赴中车四方研究所、青岛大学、赛轮集团、歌尔科技等16个单位设置的研修分营,立体化、沉浸式体验就业实习场景。10月1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办的2023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暨第二十三届“蓝洽会”,不仅吸引了全球80多位高层次人才前来对接洽谈,活动期间发布的5700多个以青年人才为主的优质岗位更是“智引全球”。

  “真金白银”留才,提升人才在青幸福感

  就职于青岛一家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许行,最近正在筹备婚礼。关于婚房,他们早已有了主意。

  去年2月,许行在朋友圈看到了青岛市租赁型人才住房项目的配租公告。“租赁价格保障标准内面积按市场租金的60%计算。”这样的利好一下子就吸引了许行的注意。

  阅读公告后,许行发现自己符合申请条件,随即便申请了金惠万家·惠寓的租赁型人才住房,并最终顺利入围选房环节。在看房期间,他一眼就相中了采光明亮、户型规整的精装三居室。小两口当机立断,决定把它作为临时婚房。

  “青岛的人才住房政策给我们刚工作的年轻人解决大难题了,我们现在住着租金只有市场价6折的人才住房,我和我爱人每个月还可以领到2000元的住房补贴,住房方面基本上不用自己花钱。”谈及在青工作生活的租房成本,许行直言“幸福感太高了”。

  为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青岛围绕青年人才落户安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来青就业创业的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分别按照每人每月1200元、800元、500元标准发放最长36个月的住房补贴;对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唯一商品住宅的研究生,按照博士每人15万元,硕士每人10万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家费;对符合相关条件在青实习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每人每月发放3000元、累计最长发放3个月的实习生活补贴。此外,为加强人才住房保障,青岛市还在全市布局了“可租可售”的人才住房,租赁型人才住房租金仅为市场租金的60%-80%,产权型人才住房售价不高于商品房售价的80%。

  让青年人才心甘情愿留在青岛,不仅仅要靠“真金白银”,更要“真情实意”。为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才服务环境,青岛推行一站式、市场化、无感化、定制化、国际化人才服务模式,建设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将分散于全市各部门的高频人才服务事项集成来青人才视角的“一件事”,通过加强跨部门业务联动,实现人才政策“易兑现,快落地”。截至目前,网上办事大厅累计服务用人主体超3.5万家、98.57万人次,累计开展市场化服务项目65个、市场化服务5.2万余人,为重点项目制定专项支持政策19项,无感平台累计推送专属政策726.4万余次,覆盖企业8万余家。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