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丽:
先为人 再为师

提起河北省张家口市,山城和贫困是无法回避的两个形容词。 地处京、冀、晋、蒙四省市区交界之地的张家口市,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经济落后。但就是在这座塞外山城,却走出了河北省第一代航空乘务员,更培养出一大批动漫游戏、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领域的优秀技能人才。 让这一切可能发生的,是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汪秀丽。 很少有人知道,汪秀丽是哭着当上张家口市职业教育中心校长的。

高超:
努力做一个技术“高超”的钳工

钳工,早年的上海人称之为“外国铜匠”。在140多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当钳工,由“吃萝卜干饭”的“学生意”(学徒),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手艺精湛的八级钳工,这是这门行当里的最高级别……历史变迁,技术变革,但是船厂钳工的职业精神没有变过。

刘洋:
敢于选择有技术的人生

“你得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想要的就勇敢说不,想要的就努力伸手!”23岁的刘洋坐在自家的匹萨店里,目光坚定。到店里惠顾的陌生人很难想像,这位文质彬彬的小老板,曾经是一名职校生,并夺得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国赛”)的汽修项目一等奖。 “我至今感谢自己两次勇敢的选择”。刘洋说。

关注我们:
手机查找微信公众账号
zhijiaozhisheng
微信二维码
加中国职教之声为好友

山东,开启职教发展新纪元

 编者按:这几年,山东职教的新鲜事可不少:中职学校与应用性本科院校试点“3年+4年”、高职院校与应用性本科院校试点“3年+2年”分段贯通培养模式,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试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一项项喜人的改革成果都来自于山东省将职教发展当做事关...

校企如何深度对接?

 编者按:怎样才能避免校企合作零散、肤浅、低水平重复行为,达到高效合作,实现共赢?一直是摆在校企之间阻碍其深度合作的鸿沟,如何弥合这一差距,各地鲜招迭出,中山职院将根扎在园区,深耕“三气”;重庆打造“巫山模式”,趟出“园校互动”发展创新路…… 

“双师型”教师:下得车间入得

 编者按:要办成一流的职业教育,就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走出去”,通过教师下企业,让教师跨界游走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在业界形成影响力和拥有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引进来”,让一专多能的行业高手在讲坛上一展身手——

给职校生插上创业的“翅膀”

  编者按:职校生创业,需要“天使”的呵护和关怀。对于赤手空拳的他们,缺少创业经验,缺少融资渠道,如果学校、老师能伸手扶一把、帮一程,就会让他们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   本期,我们推出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和、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和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正...

危中寻机 职校用实力说话

  编者按:近几年,职校面临生源危机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本科和普高的拓展不断挤压了职校的生存空间,生源被如同池塘里的鱼,大网小网层层“截留”,到了职校下网时,只剩“小鱼”和“虾米”。面对“十面埋伏”,一些职校危中寻机,另辟蹊径,在专业结构和入学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