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山职院:根植园区,深耕“三气” 高职院校何以“接地气”?扎根于地方政府或所属产业、行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己任,为社会培养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政校企行协同创新、联手打造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正是这样一所学校,植根于产业园区,在有“人气、企业气、产业气”之地深耕。 |

重庆巫山:“巫山模式” 趟出“园校互动”发展创新路 一种模式的诞生往往意味着面对制度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和对策。在这其中,每一项创新都意味着对体制固有路径依赖的一次的探底和冲击。 面对校企合作时常出现的零散、肤浅、低水平的状况,职业教育如何在安置三峡移民方面发挥作用等问题。巫山走出了一条深化“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战略工程,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三级培训网络,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巫山模式”已经重庆“园校互动”的代名词。 |
![]() |

![]() |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月 让师生共成长 这几天,在面积并不大的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工职院”)校园里,写有祝贺之词的十几条随风飞舞的红色横幅显得尤为惹人注目。“这是我们学院的骄傲。”谈起横幅,北工职院副院长冯海明说。 前不久在天津举办了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大赛中,北工职院过关斩将获得了好成绩:高职组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总成绩位居北京市高职院校第一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也名列前茅。 |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创建“校中厂”,让学生未毕业,先上岗 走出传统的教室环境,创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一个典型的企业环境,结合实施项目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是改变职教课堂的一条基本途径。 在这一方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走在前面。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专业+企业+服务”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