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职院:根植园区,深耕“三气”

高职院校何以“接地气”?扎根于地方政府或所属产业、行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己任,为社会培养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政校企行协同创新、联手打造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正是这样一所学校,植根于产业园区,在有“人气、企业气、产业气”之地深耕。

重庆巫山:“巫山模式”
趟出“园校互动”发展创新路

一种模式的诞生往往意味着面对制度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和对策。在这其中,每一项创新都意味着对体制固有路径依赖的一次的探底和冲击。 面对校企合作时常出现的零散、肤浅、低水平的状况,职业教育如何在安置三峡移民方面发挥作用等问题。巫山走出了一条深化“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战略工程,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三级培训网络,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巫山模式”已经重庆“园校互动”的代名词。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月 让师生共成长

这几天,在面积并不大的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北工职院”)校园里,写有祝贺之词的十几条随风飞舞的红色横幅显得尤为惹人注目。“这是我们学院的骄傲。”谈起横幅,北工职院副院长冯海明说。 前不久在天津举办了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大赛中,北工职院过关斩将获得了好成绩:高职组比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总成绩位居北京市高职院校第一名,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也名列前茅。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创建“校中厂”,让学生未毕业,先上岗

走出传统的教室环境,创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一个典型的企业环境,结合实施项目教学,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战训练,是改变职教课堂的一条基本途径。 在这一方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走在前面。经过了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专业+企业+服务”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

关注我们:
手机查找微信公众账号
zhijiaozhisheng
微信二维码
加中国职教之声为好友

山东,开启职教发展新纪元

 编者按:这几年,山东职教的新鲜事可不少:中职学校与应用性本科院校试点“3年+4年”、高职院校与应用性本科院校试点“3年+2年”分段贯通培养模式,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试行“学分互认、学籍互转”。一项项喜人的改革成果都来自于山东省将职教发展当做事关...

校企如何深度对接?

 编者按:怎样才能避免校企合作零散、肤浅、低水平重复行为,达到高效合作,实现共赢?一直是摆在校企之间阻碍其深度合作的鸿沟,如何弥合这一差距,各地鲜招迭出,中山职院将根扎在园区,深耕“三气”;重庆打造“巫山模式”,趟出“园校互动”发展创新路…… 

“双师型”教师:下得车间入得

 编者按:要办成一流的职业教育,就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走出去”,通过教师下企业,让教师跨界游走在学校与企业之间,在业界形成影响力和拥有话语权。另一方面要“引进来”,让一专多能的行业高手在讲坛上一展身手——

给职校生插上创业的“翅膀”

  编者按:职校生创业,需要“天使”的呵护和关怀。对于赤手空拳的他们,缺少创业经验,缺少融资渠道,如果学校、老师能伸手扶一把、帮一程,就会让他们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   本期,我们推出的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和、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和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正...

危中寻机 职校用实力说话

  编者按:近几年,职校面临生源危机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本科和普高的拓展不断挤压了职校的生存空间,生源被如同池塘里的鱼,大网小网层层“截留”,到了职校下网时,只剩“小鱼”和“虾米”。面对“十面埋伏”,一些职校危中寻机,另辟蹊径,在专业结构和入学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