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闪闪发亮,这一年黯淡无光。
2020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2020年的现代医学和新冠病毒艰难较量,许多生命猝不及防地被永远按下了停止键……
一、万里近吾乡
对于数以百万的留学生来说,2020年真的算不上友好。去年年末,我踩着元旦的倒计时回到家,不到一周世界卫生组织就通报了武汉出现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紧接着专家就确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是这次疫情的病原,再紧接着就是社会管控、疫情暴发和“封城”。2月1日,澳大利亚政府就出台了限制入境政策,在中国大陆的非澳大利亚公民自离开或途经中国大陆过境后的14天内,不得进入澳大利亚。
从期待着能出现好消息,到做出中转第三国的决定,其中纠结我相信许多人都能够体会。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澳政府又宣布了自3月20日起“封国”的消息,不少和我一样正在第三国的同学只能“曲线入澳,直线回国”。我还算幸运,19日刚好是我隔离的最后一天,心中抱着“还赶得上最后一班车”的希望。从吉隆坡飞到墨尔本大概需要9个小时,这时入境限制已经生效,我不得不再次极限操作,伴着零点的钟声坐上了飞往珀斯的航班。落地时天刚亮,晨光透过航站楼的玻璃洒在地面上,被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巨大的菱形。此时的我还没有一丝真实感,我是真的到澳大利亚了?直到回到我在墨尔本的公寓,被工作人员收了钥匙,并且签了自我隔离告知书,我才真真正正意识到,哦,我的确是回到墨尔本了。这一刻,旅程中的疲惫才开始有了存在感,我几乎是沾了枕头就睡着了。
第三国中转加上14天的自我隔离,让我猝不及防地有了一个28天的长假。然而我也并没有闲着,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还要做好墨尔本大学中国学联的工作。同学们有什么疑问都会向我们寻求帮助,有询问学校补贴信息的,有希望帮忙向学校建议能减免一部分学费的,有求转租的,也有希望学联能协助提供口罩的。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这份工作是如此的琐碎却重要,就好像是毛细血管在人体发挥的作用一样,我真的很荣幸能够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帮得上忙。看到我的小伙伴们去大使馆搬“健康包”,统计同学们的信息,再挨个打电话询问接收方式;听到“我们希望通过这件事,真正把中国留学生凝聚起来”;收到写着“爱心赠学子,万里近吾乡”的“健康包”,我真切地意识到,尽管相隔整个太平洋,尽管不在一个时区,尽管被赤道分在地球两边,留学生依旧是有人牵挂的孩子。每一份“健康包”能够送到留学生手中都需要国内、国外的合力,有许多人在为这一份牵挂负责和努力着。
二、在冬天遇见春天
2020年的开始分外艰难,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的新年安排。对在武汉的同胞来说,这个冬天就更难过了。
我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上陆陆续续看到过一些武汉同胞发的文章,读得到紧张,更读得到理解和希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守望相助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北京、浙江、陕西、山东······各个省市的医疗队奔赴武汉,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尽管都知道会面对怎样的危险,但没有人退缩过。他们中有人瞒着父母去了疫情最前线,有怀孕的准妈妈,也有即将为人父的准爸爸,谁的心中都有一份牵挂,可谁都没有后退一步。一张张支援请愿书承载着一份份责任与热爱,我看见许多人因为身上的白大褂与心中的责任,舍小家,为大家。数万名建设者10天内建起火神山、雷神山两家医院,无数的“云监工”共同见证了中国速度。解放军医疗队随着一声令下,在夜色里带着物资列队登机支援武汉,接管重点医院、重症科室,缓解地方医疗压力,无数网友在微博留言“解放军叔叔来了,我们就放心了”。我从未觉得,白色如此灿烂,墨绿如此生机勃勃。
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不具备专业的医疗救治能力,也在尽自己的一份力。工厂连夜开工生产防疫物资,志愿者开着自己的车送菜送饭,海外华人尽己所能把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寄往国内,人们自发捐款捐物,全国都在想方设法为抗疫前线做好后勤保障。再小的力量,都是一种支持,正是各方的共同努力撕开了寒冬,让春的色彩透了出来。
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医护人员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学生勤奋学习……疫情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查缺补漏,及时调整对未来的规划,让社会的方方面面日臻完善,展现更多的人文关怀。我们都在成长,在充足的和自己相处的时间里明确目标,找准定位。那么就朝着目标前进吧,且歌且行,偶尔累了就抬头看看这充满生机的、欢悦的春光。
这一年黯淡无光,这一年闪闪发亮。(作者系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中国留学生 供稿/驻墨尔本总领馆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 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