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网上媒体1995年1月12日创办    

1. 长按二维码图片,保存至手机扫描二维码。

2. 使用微信打开此网页,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

何以为家?以国为家

发布时间:    来源:神州学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国”与“家”,“社会”与“个人”,在中国人的心中,从来都没有分离过。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与“国”,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没有大的“国”就不会有我们一个个小的“家”。小的“家”组成大的“国”,大的“国”庇护着每一个小的“家”,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它们都始终烙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归属。

  何为家

  在孩提时期,我的世界就像包罗万象的魔法世界,守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空,很简单,很单纯。那时候的我,对于遥远的未来,从来没有过自己的规划。

  每当别人问起我长大后想做什么职业,我总会不知所措地告诉对方:“未来还远,以后的事情应该以后再说。”虽然妈妈经常对我天马行空的想法摸不清头脑,但她总会告诉我:“孩子,不管你将来要做什么样的职业,成为怎么样的人,你都要记住,守住属于你的梦想。不管你受到什么委屈,记住还有家。”只可惜,那时的我根本不懂她话中的深意。

  正是有了妈妈的这种保护,儿时的我对生活的艰辛几乎毫无概念。“家”对于我来说,就是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的地方,觉得他们永远会保护我,让我不用担心生活的无助和未来的苦楚。就像公益广告中讲的那样,父亲用他的身躯撑起了我们的家,他的臂膀为我们遮风挡雨,让子女可以在庇护中健康成长。母亲在家为我们操劳,照顾我们免受生活的磕绊。“家”,承载着我童年所有的快乐,是疲倦时温暖的休憩点,也是失败时的避风港,是我梦想生长的地方。

  何为国

  慢慢地我长大了,“国”这个词也进入了我的世界,只不过对于豆蔻年华的我来说,对这个词的认识还停留在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还有爷爷奶奶口中听不懂的“大人的话”:“某某入党了。”

  在我的家里,父母由于工作原因长年不在家,我由爷爷奶奶照顾。每当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总会缠着他们讲一些年轻时候的故事给我听。爷爷告诉我,他年轻时当过兵,那时因为家里穷,为了减轻负担才报名参军。一开始他的想法就只是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并没有认真想过当兵的艰苦。

  第一年,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走上了一条怎样的路。自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为了救亡图存,爷爷所在的部队被派往武汉前线。他们一行人平均年龄都不大,最小的甚至刚刚成年。那时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战争的残酷,理解什么叫“保家卫国”,只知道这是上面派下来的任务。武汉城中,还不等他们对这座陌生城市的好奇褪去,冰冷的现实瞬间教会了他们一切。原本华丽的街道不见了往日熙来攘往的行人,只留下断壁颓垣,街道旁的残枝落叶,和孤单开放着的樱花。砰砰,在这空荡的城里,枪声,显得格外刺耳……

  以国为家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着很强烈的民族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当危急存亡的关头,总会有人挺身而出,为国舍生取义。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至,全国上下打响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各行各业的人响应国家号召,或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地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或坚守岗位、日夜奋战,或尽己所能,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是保护好他人。所有人都在向着共同的目标义无反顾地勇敢前进。

  身处澳大利亚的我,心却早已回到了中国,经常关注着祖国的情况。疫情期间有几张照片让我备受触动:医疗团队推着一张病床,在夕阳的照耀下,他们驻足停留,和病人一起观看落日余晖。在忙碌的医院中,这一处的安宁,显得弥足珍贵。医护人员摘掉口罩后的脸也一次次登上互联网平台的热搜排行榜,一张张被口罩边勒出痕迹的脸上,黑眼圈显示着疲惫不堪的倦意,但挡不住眼神中透露出的医者仁心。

  作为留学人员,祖国协调航班护送海外学子归家和派送“健康包”无疑是最让我们感到振奋、温暖和感动的。当我听说这一消息后,不禁鼻子一酸,祖国母亲在自己仍面对困难的时候,依然想着她身在异国他乡的子女,向我们伸出援手,这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不管我们身处何地,祖国永远是我们海外留学生最坚强的后盾。


  终于,我意识到了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想要成为一名老师,培养出更多可以为国效力的人。

  许多人调侃,说我们这届高考生真的是命运多舛,生于非典,考于新冠。但我却觉得我很幸运,出生在中国,属于这个面对危难从不动摇退缩的伟大民族,大家休戚与共,迸发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磅礴伟力,淬炼成中国情怀。何以为家?以国为家。(作者系澳大利亚黑利伯瑞学校中国留学生 供稿/驻墨尔本总领馆教育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 惠娟


相关新闻

更多>> 精华内容

Copyright: Chis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编辑制作:神州学人编辑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法大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71141号-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039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hisa1994@sina.cn
联系电话:0086-10-82296680 传真:0086-10-82296681
电子邮件:chisa1995@sina.cn 技术支持: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