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突破模具工业的低价值藩篱——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孙长庆

2013年06月18日  来源:中国职教之声 
  
■本报记者 刘琴

 今年高职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赛项有一大亮点,那就是首次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和模具设计、快速成型结合在一起,按照工业化生产的真实要求来考查选手的技能。这一赛项吸引了全国23个省市的51支代表队相聚在海河之滨同台竞技。

 6月26日,该赛项执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孙长庆,向记者介绍了机械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走向和人才需求。

 “众所周知,机械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本世纪头十年,我国机械工业以平均25%的速度快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机械制造大国。”孙长庆说,截至2011年,机械行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万余家、1700多万职工,实现工业总产值近19万亿元。“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机械工业将通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成由机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

 对于机械工业而言,模具工业是重要的基础。“据统计,在飞机、汽车、农机等行业,超过60%的零件是依靠模具生产的。”孙长庆认为,现代工业产品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模具工业对机械制造业由大变强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模具工业还存在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自主设计与开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未来十年,模具工业实现由大变强,需要大量工业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等生产和服务一线岗位的技能人才。”孙长庆说,高素质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能人才的来源,主要靠职业院校培养。这一赛项正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实施政府、行业、院校、企业多方合作,引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的一项具体举措。

 据孙长庆介绍,这一赛项的设计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入了实际工业化生产中产品创新设计和模具开发过程和要求,设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和“模具设计与快速成型加工”两阶段内容,由工业设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联合组队完成比赛任务。

 “比赛主要考核参赛队的创新意识与设计表现、产品设计工艺性分析与实践、先进制造技术与设备应用、跨专业团队协作、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孙长庆说,其目的就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引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方向,促进教学方法创新,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我国制造业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趋势。


编辑:Crystal J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