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高星级”能否改变酒店业人才缺乏现状

2013年06月19日  来源:神州学人 
  

酒店管理专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广州亚运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我国举行,我国酒店业发展迅速,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酒店业发展最快的第一大国,今后的5至7年内,我国的酒店客房数量将会增长到500万间。

  酒店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近几年我国大部分酒店都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员工流失率高。一般企业的人员流动率在5%~10%之间,旅游饭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在8%左右。然而据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2011年的统计数据,当年1月至12月份,全国饭店员工平均流失率累计达到45.38%。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经营与项目管理人才是酒店餐饮娱乐服务行业需求量最大的人才,约占总需求量的57.41%。而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仅以培养基层服务人员为主,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几乎是空白,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仅能适应服务员的岗位要求,缺乏后续晋升的知识和能力。

  一边是各种“用工荒”,酒店求贤若渴,另一边却是专业吸引力不强,学校招生困难。2012年,全国旅游行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其中酒店行业新增岗位将近30万,而当年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总数为32.51万人,其中酒店专业毕业生人数约占30%,即便旅游专业毕业生全部到酒店就业,也满足不了庞大的需求。而2012年全国旅游院校旅游相关专业招生总数也仅为38.34万人,其中酒店专业招生人数与当年毕业生人数大致相当,这也预示着,未来几年,酒店业人才缺口仍然巨大。此外,酒店专业毕业生大多不愿到酒店就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更名后,因在家长和社会看来,学生毕业后是到“高星级饭店”就业,而与一般的酒店有所区分,对于学生选读本专业增加了一定的吸引力。加了“运营”二字,除了对服务技能要求外,增加了经营管理,在满足酒店对于人才需求方面会起到一定作用。

  但行业内也有专家对更名表达了不同看法和担忧,认为此更名窄化了专业内涵,并与国际上对本专业内涵的普遍认识相去甚远。毕竟在全国14000家星级饭店中,高星级饭店只有3200多家。而其实无论高中低星级酒店,对酒店管理的核心要求是一致的,同样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韩玉灵 作者系中国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编辑:Crystal J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