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心是我们赢得国赛的秘诀” ——记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赛项”团队
27日上午,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光伏发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赛项”的闭赛式。裁判长当场宣布,来自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团队获得了该赛项的一等奖。听到这个好消息,指导教师陈芳芳和白俊、于友鹏、赵运策3位学生高兴地击掌相庆。选手白俊说,“是团队的合力赢得了比赛”。 白俊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觉得自己很应运,能加入这支光荣的国赛队伍。在学校最初招募选拔会中,他并没有被选上。之后,白俊一次又一次地向陈老师要求一个陪练的机会。陈老师开出条件,必须自己攻下西门子PLC程序问题。 白俊横下一条心,花了7天的时间,完成了对西门子PLC的程序的理解和编译,由此得到了入队的机会。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团队经历,“进入团队后的几个月,是我人生最充实的时间,学到了比原来多几倍的知识。可以说,争取进入国赛团队是我做得最聪明的决定。” 与白俊不同,于友鹏是天生的技术能手。他第一次装太阳能板的速度就远远超了几名已经练了好几天的同学。但陈老师发现,他的理论基础很差,如果不把这个短板补起来,就难以达到国赛的要求。 可倔强的于友朋并不这么认为,他想放弃理论部分的分数,用速度分取得比赛的胜利。在这个问题上,陈老师并未因此和于友朋冲突,而是找来另两名选手,请他们想想办法,说服自己的队友。“团队比赛中,一个队伍的凝聚力与默契程度决定着他们的最终成绩。自己解决问题是锻炼这支队伍的好机会。”陈芳芳说。 白俊与赵运策帮于友朋算了一笔账:以去年国赛各队的分数为例,在操作分上,一二等奖的获得者只相差两三分。而每名队员的理论分数有10分左右。因此,操作技能是不可能弥补理论知识的。 于友鹏被说服了,“大家撬开了我狭隘的脑袋”。从此,三个人总是有商有量,遇到问题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相互鼓励着功课难题。最初互不了解的三个人现在变成了一支默契的团队。队友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对方就会递给你想要的钳子或是起子。 “团结一心是我们赢得国赛的秘诀。今年的题目比我们想象中难了许多,但在赛场上我们并没有慌张,而是相互打气,共同完成了这次艰难的战役。”赵运策说。(本报记者 张婷)
|
编辑:chinazjzs |
27日,记者在天津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交流现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