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让我学到更多本事
——海南省工业学校陈俊明
在6月26日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中职组数控车加工技术赛场上,有一个小个子男生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来自海南省工业学校的选手陈俊明。 在略显高大的数控车床前,小陈在电脑和操作台前来回奔忙。别看身材瘦小,但是小陈操作数控车床的双手却十分稳健有力。 海南省工业学校的领队老师王业端告诉记者,这个学生能走到“国赛”很不容易。来自海南农村的小陈,家境不宽裕,初中毕业后为了贴补家用曾外出打工。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学习,在工厂从事数控加工相关工作的经历,让他对这项技术产生了兴趣,他进入了县里一所中职学校学习。 “他是参赛学生里基础最薄弱的,刚来时很多技能都不会。”王老师说。由于县里的中职学校教育质量不高,陈俊明在那里一年时间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到海南省工业学校后,陈俊明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这一年时间补回来。” 经过半年的训练,陈俊明不负众望,以省赛第一的身份走进这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控车加工技术赛场。 王老师说,在她的课堂上,小陈是最爱问问题的学生,表现出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在讨论确定选手时,不同的任课老师对这位平时寡言沉默的学生都有同样的印象。 “非常能吃苦,操作技能提高很快。”经过半年的一对一指导,小陈的指导老师黄文建这样评价自己的得意门生。 对于比赛,第一次参赛的小陈颇有些初生牛犊的劲头。走出赛场,对于别的选手都喊难的题目,小陈却平静地说,“还可以”。他告诉记者,题目要求加工的是一个陀螺,它在大到航空航天、军工产品,小到手机触屏等产品中都有应用,刚刚返回的神舟十号飞船里也有这样的部件。说到专业问题,本来腼腆的小陈眼中露出了自信的光芒。 因为这次比赛,即将毕业的陈俊明放弃了顶岗实习的机会,要少拿好几个月的工资。说到这个事,他憨厚地笑着说,“我不亏,大赛让我学到了更多本事。”
■本报记者 高靓 |
编辑:chinazjzs |
在和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居多的大赛上,工业产品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