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乏人传承是被提及最多的问题。而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不仅数量少、成才慢,而且知识结构窄、文化层次低,难以吸引到新鲜血液。而在安徽歙县有这么一所普通中专,它开设了歙砚制作、徽墨制作、徽派建筑等10个非遗专业,将非遗传承融入职业教育,学生不仅百分百就业,月基本工资还达到了6000元,在当地形成了一种现象。 职业教育与非遗传承如何融合?这所“非遗”中专——安徽行知学校将会给你答案。 安徽省行知学校位于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近年来,学校依托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与文化大发展的需求,开办地方特色专业徽雕艺术,2010年,由安徽省行知学校牵头,联合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行业协(商)会等自愿组成的产教联合体与利益共同体“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集团成员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全方位合作,形成集团经营优势,走出了一条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行知学校通过“三引”、“三入”方式深化和做实校企合作机制。所谓“三引”,是指“引资入校”、“引智入校”和“引企入校”。把企业的资金引入学校,共建专业实训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引进企业高级技能型人才,承担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任务,强化学校实训教师队伍;把企业引进校园,做到前厂后校,企业工厂成为学生的实训课堂,做到知识与技能无缝链接。近年来,学校先后引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上百名,其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高级技师等数十人,“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师资力量显著增强。在“引入”的同时,组织师生“入企调研”、“入企实习”、“入企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企业的最新需求,让学生走出校门前就能了解企业规章、理解岗位要求、把握市场方向。 学校创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本着“能者为师、贤者为师、跨界选师”的原则,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由本校相关课程教师任教,专业技能课程教师全部外聘。学校先后聘请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担任学校名誉校长。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歙砚制作传承人曹介铭、中国当代砚雕大师方见尘等大师亲临学校指导。聘请了16位徽雕工艺师长期驻校,在培训基地任教。目前经常来校的砚雕、石雕、木雕、竹雕等专业工艺师有十多位。这些外聘大师带着自己的企业、资金和项目进学校,开办“大师工作室”,同时承担学校专业技能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
|
编辑:fx889hao0539 |
赛前训练是艰苦而又枯燥的。当别人在操场玩耍时,......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