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即时快讯 > 正文

[大赛心声]训练中的师徒情

2013年06月28日  来源:中国职教之声 
  
训练中的师徒情
——宁波市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参赛团队

 

626,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的比赛中,每个参赛选手正在安静地操作面前的电脑,其实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创意和双手,不断丰富着简单凌乱的影音素材。来自宁波市余姚第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潘泽文就是其中一位。

他从容、镇定的比赛状态,来自于平日的勤奋与刻苦,来自于自己扎实的操作功底,更来自于他的指导教师谢添两年多时间的帮助和引导。

两年前,经过学校层层选拔,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操作能力,这个动手能力强、脑子灵活的潘泽文最终脱颖而出,正式成为谢添指导的学生。

“比赛不同于平时学习,不仅考察理论知识,更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要必须紧跟行业前沿,训练他们的创意思维能力。”谢添说。

为了让潘泽文更加了解影视后期制作流程,更加了解最前沿的制作技术和呈现方式,他带着潘泽文到宁波各地影视公司参观,并拜访专家进行指导,推荐他欣赏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帮他开阔眼界。“培养目标是要达到精英人才的水准。”谢添说。

每天早晨7点多,师徒二人就开始投入训练,有时中午也不休息,晚上一般也会持续到很晚。当其他同学在双休日回家或放松的时候,他们却还在训练。

“训练比平时要付出多倍的努力,不下点苦工肯定不会有结果的。”谢添说,但是训练比赛中总是会有各种状况出现。这是,指导老师的角色就得随时调整,帮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2012年,潘泽文代表学校参加宁波市的职业竞赛中,拿到了一等奖。这个喜讯让他信心大增。

但是,今年的宁波市比赛却只得了第四名,二等奖。“这对他的自信心有一定的打击,曾一度想放弃。”谢添说,这个倔强的孩子居然跟他说不想参加比赛了。

“宁波市这么多选手,你拿到名次也说明你的能力。”作为指导老师,谢添不断地开导潘泽文,让他重拾信心,不抛弃、不放弃。

两年多了,每当这个不善表达的学生钻进“死胡同”,谢添一眼就能看出,并且对如何开导潘泽文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办法。

“结果并不重要,在比赛过程中学到的东西是最关键的。我们看重的是从准备到比赛的过程。”这次国赛,谢添没有向潘泽文提出与成绩有关的要求,只是让他自由发挥。

今年,潘泽文临近毕业,在与谢添这个竞赛导师和精神导师两年多的沟通中,他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颇有想法。

“我们平时也会跟他有所沟通,对于他的专业选择和从业选择会有一些建议。”谢添说,潘泽文今年参加了高考,也考上了自己向往的大学,也会在影视制作方面继续奋斗。

 

 

本报记者 张东

编辑:chinazjz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