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周刊 > 精彩推荐 > 正文

“薄技”在身何愁就业——2013年职教高就业率现象透视 

2013年08月02日  来源:中国职教之声 
  
 

699万。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这个夏天被戏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数月来,无数普通高校毕业生奔波在求职的道路上,即使他们降低“身价”,许多人仍无业可就。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职校毕业生成为企业抢夺的“香饽饽”,就业率形势看好,且薪酬有所提高。 

职教就业为何“风景这边独好”?记者日前走访了数位业内人士,解析职教热现象背后的原因—— 

 

就业:职校生成为“香饽饽”

    

今年,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很“愁嫁”。小俞是浙江某高校经济管理专业2013届的本科毕业生。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投简历、跑面试之后,她至今仍未得到一张“offer”(合约)。“班里没签约的占40%,找工作实在太难了。” 

浙江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的判断印证了小俞的话:“全省高校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估计比去年要低6到7个百分点,但是,实际上,可能下降的幅度会更多一点,因为数据还不包括一些独立学院的,而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可能签约更难。” 

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全国多个省份早在四五月份就召开了高校就业工作会,要求有关部门想办法促进就业。但时至今日,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几乎已成定局。 

在寒流之中,职校生就业却呈现出红火景象。 

“今年就业竞争相当激烈,企业用工量没有增加,用工要求却越来越高,部分企业甚至削减了招人计划。”江苏张家港职教中心校校长孙伟宏说,“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战胜了这场危机。”该校今年就业率全线飘红:全校1394名毕业生,511名升学,落实就业岗位868人,就业率达98.3%。 

无独有偶,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连续三年就业率超过98%。在空客订单班、大火箭订单班中,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就100%被大企业预定,在校生实现了“没毕业,已就业”。 

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次于“985”高校,高于其他所有高校。从近几年的数据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一冷一热之间,让原本被社会冷落的职校出现“回暖”迹象,备受关注。 

     

羡慕:专业对路薪酬诱人

       

令职校生欣慰且自豪的,不仅仅是高就业率,更因为在就业寒潮下,他们的薪酬还有所提高。 

湖北天宇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晶晶举例说,2010年前后湖北省建筑类高职毕业生的工资为2000~3000元,现在有些学生能拿到6000~7000元,翻了一番还要多,除了物价及最低薪金上涨等因素外,专业符合市场需求、本身素质过硬是重要原因,“报到就能干活,几乎不需要再培训”。 

一些偏门专业,近万元的月薪更让人眼馋。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的工程潜水专业专为海洋捕捞、船舶维修等水下作业培养高端人才。该校老师介绍,“大学里找不到这样的专业。一年只培养20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和课程开发,对照实际岗位进行教学,学生培养成本和素质要求都很高。”由于人才稀缺,企业拿出10万年薪招贤纳士。 

有数据显示,2012届职教毕业生的起薪水平比2010届的起薪水平高了三分之一。高职毕业生三年以后的薪酬水平比三年前增长了120%。 

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主任丁跃华分析说,“一边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说到底,是大学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以我们有色行业来说,近几年,在采矿、勘探、选址等主要岗位一直是供大于求,招不来学生。此时,职业院校主动和企业对接,开设订单班,受到企业热烈欢迎。” 

当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发愁找不到工作时,职校生愁的是,如何在两三个工作中挑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为了吸引职校生在当地就业,天津出台新规,毕业2年内与天津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外地生源毕业生可自愿申请落户。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小张说:“入学时,一些同学因自己是职校生感到自卑,现在看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职校生更吃香,‘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我选职教是走对了路。” 

     

背后:打铁就要自身硬

      

如今火热的职业教育也曾走过一段尴尬之路,招生难、办学难、就业难曾是许多职教人的心头之痛。从冷到热,从失意到突破困境,职教完成了一次艰难转身。 

“主要靠改革,大刀阔斧、抽筋整骨的改革,从教师教学到实训基地建设,变化翻天覆地。”在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校长邓国平看来,苦练内功是职教发展的必经之路。“职教教师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要到企业学本事,教给学生‘真功夫’。” 

“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发展要求,整合资源,设置适销对路的专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点。”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院长李文介绍,学院主动分析市场,根据当地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的规划,大力发展相关专业,现在学生供不应求,“主动出击、服务经济是必胜之法”。 

孙伟宏说,“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院校永远贴着市场走。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灵活转向,迅速反应,学生一毕业就上岗,用人单位自然喜欢,开出的‘价码’也高。”  

“原来,各职校眼睛向上盯高考,一心想着多考出几个大学生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所以重文化课、轻专业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企业的认可,最后职业教育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朱圣芳分析说,“现在,职业院校以市场论英雄,学生就业好了,生源就好了,职教发展也有希望了。” 

“经过几年的努力,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在黑板上学汽车的情况现在几乎没有了。”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对职教改革取得的成绩很欣慰。“改革让职业教育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 

“好的职业教育要做到五个对: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生学习对接。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到行业和企业里面肯定受欢迎,就业率自然就高了,也不会再害怕什么‘就业最难季’了。” 


编辑:fx889hao053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