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院校何以“接地气”?扎根于地方政府或所属产业、行业,以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己任,为社会培养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政校企行协同创新、联手打造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的高等职业教育。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正是这样一所学校,植根于产业园区,在有“人气、企业气、产业气”之地深耕。 如何让“三气聚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中山市是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创新试点城市,学院紧贴中山“一镇一品”、“一镇一业”经济结构,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建设模式。在充分调研专业镇发展规模、层次和人才需求规格、数量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开设专业,并针对产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专业,实现“专业—产业”、“人才—市场”无缝对接。 “一镇一品一专业”聚集了专业建设的“人气” “如何解决区域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问题,是我们办学中考虑得最多的事情。”中山职院院长吴建新说。中山职院将突破口放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中山的经济发展需求和产业特色,中山职院的32个专业紧密呼应中山“一镇一品”、“一镇一业”的经济模式。中山职院围绕“一镇一品”设专业,成为该校办学的特色亮点。 中山市古镇镇是著名的“中国灯饰之都”,拥有8000多家灯饰企业和60%的国内市场份额。灯饰产业很繁荣,但在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里却找不到灯具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专业人才缺失成为制约中山灯具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基于这一现实,学院率先创立了全国高职高专首个灯具设计与工艺专业,并与古镇镇政府、企业合作开发了“灯具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新工种。随着国内第一个“灯具设计师”职业资格培训认证中心在学院的落成,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不仅成为中山灯饰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地,也在高职专业中树起了一面闪亮的旗帜。 眼下,学院共开设33个专业、55个专业方向,几乎涵盖了中山所有的产业形态。小榄镇的五金、沙溪镇的服装、大涌镇的红木家具、港口镇的游艺游戏产业等都能在学院找到与之对应的专业。不仅电梯维护与管理、灯具设计与工艺、创业管理等专业开全国高职院校先河,动漫、社工、物流等专业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也颇具影响力。 学院还注重与时俱进,前瞻性地预测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如根据幸福中山建设要求,学院主动提出与民政局合作,共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率先在市内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社会建设和管理人才;适应中山新能源和游戏游艺产业发展,学院在电子专业增加LED方向,在动漫专业增加三维游戏动画方向等,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教产互动局面。同时,学院积极探索专业主任负责制,从政策、经费和人员等方面鼓励专业主任引领专业建设,保障了专业运行和发展。 “政校企合作”打造了人才培养“产业气” 胡长和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但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学院的政校企合作专干。在中山职院,像胡长和这样的政校企合作专干共有5名,据了解,学院从专任教师中选拔6名政校企合作专干驻扎镇区,80多名省级科技特派员为镇区定向服务,常年活跃在中山市的小榄、古镇、黄圃等镇区和企业。架起了沟通政校企三方的“立交桥”。这些政校企合作专干和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了解政企需求、传递合作意向、联手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协助政府开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使政校企“联姻”更加扎实、深入、规范。 这只是中山职院推进政校企“联姻”的一个手段。对于高职校来说,制约其发展的首要问题是投入、师资与实训条件等方面的匮乏,中山职院借助中山市经济产业发展优势,着力探索“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作共进、协同发展”的方式展开资源博弈,为开放办学打开了广阔天地。 2008年3月,中山职院举办首次校企合作大会,拉开了学院政校企合作的序幕。全方位的合作帮助中山职院建立了一大批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生产线、生产项目、生产订单进校园,带来了更多的教学案例,推动了教学改革;中山职院与企业联合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等,创造高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岗位核心技能。引进名师工作室、企业工作室,创设“浸润式”实战环境,提升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打造过硬的就业“盔甲”。 此外,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精英参与到中山职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中来,成为中山职院的智囊团和人才库。在政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既当“红娘”,又是“合作伙伴”,为中山职院推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几年来,中山职院先后和明阳风电集团200多家企业成为学院校外实训基地,成立了8个市级研究所,促成市内30家行业协会进驻校园。政校企形成牢固的“铁三角”,使政府和企业成为中山职院发展的加速器,也让中山职院成为推动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 “项目化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企业气” 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借力发展职业教育,目的是要充分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看家本领。而“项目化教学”就是中山职院实现这个目标的落脚点。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指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更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而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行了项目化改革的课堂更像一个车间、工作室或开发设计室。学生像公司员工一样在忙着加工、设计、开发或谈判,老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高级参与者。 中山职院计算机工程系主任隋明祥介绍说,小榄创意产业园、“翠亨新区”动画宣传片、珠海爱琴岛吉祥物开发等项目,就是中山职院师生设计和制作的。“项目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可以做一线技师,而且还具备一线管理人员的素质,懂得组织生产。” 项目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机会,为他们创新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由6名动漫专业学生组成的律动动画工作室以三维动画制作见长,他们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乐比优优三维动画的部分制作项目和由杭州动漫企业转包过来的多部三维动画片的制作工作。最近,该团队被广州愿望星风险投资公司看中,通过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和市场预测评估,该公司准备收购整个工作室。 |
编辑:fx889hao0539 |
赛前训练是艰苦而又枯燥的。当别人在操场玩耍时,......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